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再有幾天就該過年了,在這個一年中最重要的萬家團聚、走親訪友的日子里,不少年輕爸媽特別希望自家的寶寶能在親友面前表現得大方得體,給自己“長長臉”。本報推出“春節親子教育速成班”,幫助濟南的爸媽們利用春節前的最后幾天,通過學社交禮儀、一起做家務等方式進行親子教育,拉近親子感情,把孩子培養成識禮、懂事的小紳士、小淑女。
馬上就要過年了,面對著年齡小、還不太懂事的孩子,你是不是已經感覺到朋友圈迅速縮減為娃娃圈了呢?與其抱怨寶寶影響了你的社交生活,讓你失去了以前的朋友,不如展開“寶寶社交”,帶著孩子去出席這個季節里的重要聚會。這是一次對家庭、對自我的平衡考驗,也是和寶寶一起長大,培養“小小社交家”的最佳體驗。
拜年禮
寶寶面對陌生環境,可能會感到恐懼或有怕羞情況,有些會不敢說話,有些甚至躲在家長身后,不想與親友見面。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扭擰情緒,家長應在拜年前便向孩子做些解釋,如將會見什么人、應怎樣稱呼對方等。如果對方家中也有小朋友,更要告訴寶寶,讓他知道有小朋友陪伴。孩子出門前如果想帶上自己心愛的玩具,父母就應該尊重他的意愿。
做客途中,父母還可以對寶寶進行一些強化的禮儀訓練并提些要求。
餐桌禮
餐桌禮儀最考驗父母平時教育孩子的情況。
寶寶就餐時要注意坐姿,不能歪著、斜著或趴著,也不可大聲喧嘩,或者邊玩邊吃,甚至爬到桌子底下玩耍。告訴寶寶不要舞動筷子、勺子或刀叉,以免妨礙到鄰座。寶寶落座后,應等待其他人到齊,尤其是主人落座宣布宴會開始后方可開吃。
寶寶不能在碗或盤子里亂撥,夠不著的菜可禮貌地請求別人幫忙,不能站在椅子上或者橫在桌子上自己夠取食物,更不能用手抓。咀嚼時盡量控制自己不要發出怪聲。如果寶寶感冒,不能對著餐桌或別人咳嗽、打噴嚏等。不管菜的味道是否符合口味,都不能評論菜的味道不好,那樣會使主人難堪。
待客禮
如果家里來的是成人,寶寶只要懂禮貌,用禮儀用語迎接客人、招呼客人就座,并試著給客人拿些食品,認真聽客人的問話并有禮貌地回答,對帶來禮物的客人,知道表示感謝就可以了。
對寶寶來說,最難接待的是小客人,要事先教會孩子如何接待。如:小客人來了,應禮貌地接待對方,將食品、玩具等拿出來與小客人分享。為了防止吃小客人的“醋”,事先跟寶寶講明夸獎別人是一種禮貌,并不代表忽視了寶寶。客人走時,大家要送到門口跟客人道別,并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主動策劃聚會場所和時間
誰來決定聚會的場所和時間?答案當然是你!
在沒有孩子的人眼里,你的孩子是個附屬物,抱之即來。不是每個人都會為你的寶寶考慮溫度、濕度、空氣新鮮度,因此,在這件事情上,你不妨主動承擔場所和時間策劃。
最基本的當然是尊重寶寶的作息規律,選擇適合寶寶出場的時間聚會,比如上午10點至12點精神最好的時候,或下午5點,寶寶已經午睡醒來至晚餐結束,這樣孩子精神狀態好,不會被吃睡等基本生理問題所困擾,朋友跟孩子的互動也就更開心。
二是選擇適合寶寶的環境。那些剛剛裝修完的、主營火鍋或烤肉、人氣旺到要靠吼的餐廳,可以直接PASS。無論是火紅的燒烤爐、沸騰的涮鍋,還是空氣里的甲醛,甚至是甲流病毒,這些潛在的危險因素都是寶寶參加聚會的絕對禁忌。假如媽媽尚在哺乳期,還要留意是否有方便的私人哺乳空間。
在滿足以上條件的基礎上讓寶寶感受一些特殊的環境氛圍,也是不錯的主意,比如選擇富有中國特色的四合院,或選擇環境幽雅的西餐廳,都能讓寶寶體驗不同文化帶來的美妙感覺。聚會的地方如果配有孩子們的活動區,或者在聚會中安排一些孩子可以參加的儀式和活動,寶寶就不會產生壓迫感,反而會表現得很合作。
完美形象讓寶寶有自信
出發前,請認真打扮你和你的寶貝。孩子可以從你認真的態度里讀出聚會的意義,鏡中的完美形象也會讓寶寶充滿自信,樂于表現,而你也可以從表揚聲中獲得做母親的自我肯定。考慮到孩子在聚會中會很興奮,應該盡量給寶寶穿寬松、吸汗的內衣,和易于穿脫、更換的外衣。
選好出行路線。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哦,堵車不僅會耽誤你的聚會時間,還會讓寶寶煩躁不安,甚至餓扁了肚子。不認識的餐廳要和朋友仔細溝通,避免走錯路。
考慮到寶寶在聚會中有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你需要帶足各種用品。小一點的寶寶,要考慮到他的吃喝拉撒睡,盡量讓寶寶舒適;大一點的寶寶,建議務必給他帶點小零食,因為零食對發脾氣的小朋友來說是最好的安慰劑和鎮靜劑。在零食的選擇上,最好是富有營養的,這樣如果飯菜不可口的話,寶寶也不至于空著肚子。
害羞寶寶提前到場適應
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會給寶寶帶來社交的好奇心和興趣,同時也帶來不安全感。如果你的孩子很害羞,那么你就要帶他提前到達會場,以免一下子要面對滿滿一屋子的人。親友們看到寶寶可能會搶著要抱寶寶,但如果一下子就把寶寶交給陌生人來抱,會把寶寶“嚇壞”。
一個“小小社交家”的父母首先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每個孩子的社會需求是不同的,家長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而不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孩子。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只要有一兩個好朋友就夠了,有的孩子可能就是不愿意在大庭廣眾下表演某項技能。父母應了解孩子的個性和感情需求,而不是急于強迫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
聚會中父母不要強迫孩子唱歌、背唐詩、出節目、交朋友,在高度被關注和干預的情境里,敏感的寶寶是無法安心待下去的。不妨帶上他喜歡的玩具,在寶寶緊張或煩躁的時候是很好的心理安慰。
在社交場合,父母為孩子做出的榜樣,是孩子社交能力的最大獲取途徑。和朋友開心地對話、安排熱鬧的聚會、送給朋友禮物、傾聽別人的談話、關心別人、適度表現、幽默感,這些都會對孩子產生耳濡目染的示范作用,對孩子性格的自我塑造有很大好處。
說不吉利的話
大過年的,誰都不愛聽見不吉利的字眼,孩子隨口說了,雖然不是什么大事,可聽到了,心里總會有些不舒服,特別是家中的老人。
父母應提前告訴孩子過年是個開心的節日,開心的日子就應該講開心的話。一旦孩子不小心說漏了嘴,在場的人就馬上說上兩句吉祥的順口溜來彌補。
抗拒親朋
有些親朋好友看見可愛的寶寶,都想抱一抱、摟一摟,不過寶寶就未必肯給面子。
父母可以代寶寶講,“寶寶害羞,等一會兒和你熟了,就會讓你抱了!”讓大家都有臺階下。如果孩子是慢熱型的,遇上拜年這個大場面,就要把孩子抱緊一點,讓他有安全感。
當面拆紅包或禮物
孩子在親朋好友面前拆紅包,父母要懂得解圍。同時要說自己都已經教過孩子,以表示自己并非沒有家教,讓親朋好友不要太介意。兩歲以上的孩子會懂得什么是禮物,事前告訴他不可以當面拆別人送的禮物,做到便有獎賞。
不肯叫人
小寶寶面對陌生人與陌生環境會緊張,他們需要慢慢熟悉后才會叫人。三歲以上的孩子,家長事先要跟他說明,可以遲些叫人,但不可以不叫;另一方面可代表孩子跟親戚朋友說,孩子要等一會兒才會叫人。你也可以跟孩子講明,不叫人,就不能玩,以此作為推動力。不過如果孩子就是不肯叫人,不要強求,更不要罵孩子,否則只會造成尷尬。
不肯回家
孩子玩瘋起來往往會沒有時間概念,可能連飯也不愿意回家吃、覺也不愿意回去睡。
當孩子玩在興頭上時,不要驟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對孩子有所提醒,讓孩子有準備地接受。例如可以對孩子說:“再玩十分鐘,我們就準備回家了。”也可因勢利導,淡化孩子的興致或轉移注意,用擬人的方法,幫助孩子結束游戲。比如對孩子說“小鴨子玩累了,要睡覺了,寶寶也該回家了”。
出鏡媽咪:Jenny,外企職員,小公主兩歲半
Jenny生寶寶前就是朋友圈里的“活躍分子”,有了寶寶后,繼續帶著小公主出席各種社交場合。寶寶繼承了媽媽的社交能力,在人多的場合毫不怯場,并且能迅速融入。
Q:媽咪包里都裝什么東西?
A:1.衣服、紙尿褲、餐具是必備的。
2.帶上幾本寶寶最喜愛的書,可以讓她在百無聊賴的時候打發時間。還有蠟筆,如果她心情煩躁,讓她胡涂亂抹是個宣泄情緒的好辦法。
3.一個圍兜能接住掉下來的飯菜,吃飯時解放了媽媽,也解放了寶寶。
4.別指望飯店里有好的水源,最好自備白開水和寶寶水壺。
5.濕紙巾幾乎可以用在任何地方,寶寶弄臟了自己或者別的東西都可以用得上。
6.飯盒餐具,飯菜湯都能分開,既衛生又實用,對寶寶養成就餐好習慣也很重要。
Q:聚會中有沒有遇到寶寶“搗亂”的時候?
A:肯定有。有時她身體不適或者困了、餓了,都會發脾氣。不過我對她很了解,聽哭聲就能找到問題出在哪兒,都能迅速解決。
Q:寶寶在聚會中哭鬧你會不會感到難堪?
A:不會難堪,媽媽們也不用擔心。畢竟寶寶什么都不懂啊,朋友們也會理解。
Q:心煩的時候會責怪寶寶嗎?
A:絕對不會。我覺得在大庭廣眾下呵斥寶寶是最愚蠢的事情,大家都很反感這樣的媽媽。一次我看見有媽媽當眾打孩子,真恨不得上去攔住她。
Q:寶寶喜歡跟你出去玩嗎?
A:基本上都很開心。每次我一整理媽咪包,她就知道要出門,高興極了。 整理 馬永靖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