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寫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表達、為了交流。怎樣才能由“為完成作業而寫作”轉變到“為交流而寫作”呢?不僅要在觀念上改變,還要提供實際的操作性,讓孩子們有機會、有渠道、有興趣用文字來交流。
過去,孩子們的文字交流除了在作文本上進行外,墻報、手抄報、宣傳欄等是最主要的平臺。但這種交流無疑是很狹隘的,在內容上限制很多,不可能隨便讓你寫;機會也少,通常都有固定的周期,而且參與的也只是少數“好學生”,大多數同學沒有機會也沒有興趣在這種校園媒體上表達自己。至于傳播范圍更廣的公開出版物,更是鮮有人能夠登堂入室,絕大多數人只能作為“讀者”而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用文字來交流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電話、手機等通訊工具的發達,使得像寫張便條這樣的事情也顯得麻煩而多余,寫信就更無必要。寫作訓練難道僅僅是為了考試嗎?如果“用文字表達”在生活中越來越不重要,學習寫作又有什么用呢?如果學習到的東西始終沒有機會運用,學習的動力就必將枯竭。
文字表達到底有沒有用?這似乎是個毋庸置疑的問題,但問題既然出現,還是有必要研究,是什么讓我們產生了“文字表達無用”的印象,是生活的貧乏!
生活本身原本是豐富的,但孩子們所能夠接觸的生活是狹小的,需要他們去解決的問題更是有限,因而導致了表達的貧乏。
魯魯這個寒假回老家過年?;匚业睦霞遥厮值睦霞?,順便把老家附近的幾個名勝古跡也游覽了,加上過年時的熱鬧,短短二十天時間,天天都有新的感受。他的日記便很充實,每一天都有看頭。
開學以后,回到學校,他仍然堅持每天寫日記,但日記的內容顯然蒼白了許多。除了記流水賬,確實沒有更多的話說。不是他的寫作水平下降了,而是生活蒼白了;并且學習緊張,連思考也得抓緊時間,要花時間去寫出來,恐怕就更難了。
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得生活越來越平面化,生命的意義也越來越萎縮。這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不是我們個人或者學校所能改變的。
我們只能做我們能做的事。
最近發現網上有了越來越多孩子的個人博客,還有班級和學校的博客,這是個好事!就像網絡造就了一大批寫手一樣,博客也會在孩子們的文字表達中發揮重要作用。
博客就是一個媒體,既可以孤芳自賞,也可以公之于眾;既是一個交流的平臺,也是一個私人記錄。人生很多的需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寄托。
我沒事的時候常到這些草根博客看看,里面有許多原生態的東西,我很喜歡。孩子的文章樸實自然,老師的表達也很真實,家長可以發表意見,網友也可以自由評點,這才是一個交流的世界。這里面的東西和工作總結、報紙雜志以及紅頭文件等,有著很大區別。
有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老師和學生的創造性也都發揮出來了:有的搞故事接龍、詩歌接龍,有的搞專題討論,有的搞作文展臺,有的轉載自己喜歡的文章……有人創作,有人閱讀,有人評論,有發表,有反饋,熱熱鬧鬧中,就把閱讀和寫作都練習了。
下一篇:讓孩子從小就有一個夢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給孩子獎勵要注意策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