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學階段是兒童初步走出家庭,接觸社會,了解生活,學習知識的新階段,同時也是他們的基本道德觀念、基礎心理素質開始形成的階段。對于小學生來說,除了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培養外,很重要的應該是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是學生日后成材的重要條件。因此,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當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行為習慣的形成和發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方面的影響。外部因素是指影響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內部因素是指可能影響學生行為習慣形成的學生自身的生理條件、智力發展狀況和學生的自我意識能力。
小學生心理發育一般處在習慣培養初期和習慣培養的中期階段。在這個時期注重對兒童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會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發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有可能促進學生以后的智力發育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終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具備現代化社會的道德水準,具有一定程度的適應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務社會的勞動者。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使命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共處。在素質教育中,應該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諧發展。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在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上,應該集中在三個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學習。這三個大的方面又包括一系列基本好習慣。
父母和教師在兒童良好習慣的培養中,應共同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以身作則。父母和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做兒童的模范”。
(2)注意第一次?!盁o論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第二次就容易做錯?!眱和N種壞的習慣都是由于開始學的時候,他們的教師或父母沒有留意去指導他們的緣故,以致后來一誤再誤,成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得好。
(3)不要有例外。養成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易。做父母或老師的要使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好習慣未成的時候,不準小孩子有例外的動作。一個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壞已成之習慣?!?/p>
(4)發揮兒童的主動性。小孩子學習事物須自己學習。“做”這個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不論是感覺的,不論是神經的,都要靠“做”。所以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做的,你應該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凡事做父母和教師的,切不可一手包辦,或橫加干涉,應當從旁觀察,隨機指導。直接經驗,自己思想,是學習中的唯一門徑。為此,應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5)持之以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不斷地做,是養成“習慣”的必要步驟,單是“知”而不“行”,單是“理論”而無實踐,樣樣事情都不會成功。
(6)多接近自然和社會。走進自然和深入社會是養成兒童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寶庫,是活的教材、活教師。 (作者系泉城首屆“十佳”家教好媽媽)
下一篇:掌握方法搞定隔代教養難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寒假到了讓孩子學交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