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溝通能力--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基礎
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卡耐基
溝通,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橋梁。懂得溝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從小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意識,增強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對孩子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培養乃至將來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不理解父母,同時孩子非常缺乏待人處事的能力,見人不會說話,師生、同學關系也常會產生問題,就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效果與個性的發展,這也是近年來中小學生心理問題逐年增多的原因之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潑好動,聰明伶俐,而一旦來到新的環境接觸陌生人時,就會變得膽怯靦腆,呆板笨拙;有的孩子在學校里獨自游戲、自言自語、顯得很不合群;有的孩子則恰恰相反,與人交往處處逞強,橫行霸道,顯得盛氣凌人;還有的孩子遇到熟人時,即使大人強迫其對人要有禮貌,他也緘口不語,設法躲避。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因為孩子缺乏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
溝通決定著一個人人際關系的好壞,甚至影響著一生的得失成敗。孩子是否善于與人溝通,是家庭教育中社會化過程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也是孩子未來是否能夠把握機遇、收獲幸福的關鍵。
有兩個同一個專業、同一年畢業的大學生,一個憑借著自己優秀的表現技能、活潑開朗的性格與較強的社會溝通能力,很快便謀到一個合資企業的理想職位,并干得稱心如意。而另一個平時則拙于言辭、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流溝通,結果大學畢業求職頗為不順,最后只好給人做倉庫保管員,終日悶悶不樂。
很顯然,在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后,友善地與人相處,廣泛地與人交流,密切地與人合作,則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有效溝通是關系個人事業、個人生活成功的關鍵之一。在家庭中對溝通技能的學習、掌握和運用,與孩子未來社會適應能力的高低緊密相聯。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家庭中學會了與父母溝通的技巧,當他走向社會時,他也能很快與他人溝通。所以,溝通這一關鍵,不僅決定著家庭教育的成敗,而且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人生的成敗,千萬不可輕忽。
懂得溝通,可以讓孩子交到更多的朋友,獲得更多的信任與尊重;學會溝通,能教會孩子理解他人、體恤他人,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懂事;善于溝通,可以讓孩子為自己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友好的成長環境。培養孩子與人溝通的能力,就等于幫助孩子搭起了融入社會、融入時代,從而步入人生、步入成功的橋梁。
一教子智慧:豐富孩子的生活
語言的發展不是孤立進行的,它是在認知和社會性發展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因此,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逐步擴大孩子的眼界,會讓孩子在觀察周圍事物和人們的實際活動中,逐步增強他們的交流體驗。在此過程中,讓孩子經常講述發生在身邊或者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并加以鼓勵,既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會激發孩子言語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豐富孩子的生活,讓孩子領會溝通的必要,理解溝通的技巧,是父母的職責。善于溝通的孩子,擁有開朗的性格、健康的心態,能夠贏得周圍人的喜愛和幫助,這樣的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二教子智慧:父母要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鐵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鉆進鎖孔,只輕輕一轉,那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為什么我費了那么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
鐵桿只會用蠻力,不懂得溝通之法,所以打不開鎖頭;而鑰匙之所以能打開鎖頭,是因為它了解鎖頭的“心意”。可見,不能有效地溝通,就無法明白和體會對方的意思,就難以把要做的事情做得順利圓滿。如果父母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而是單方面把意見強加給孩子,這種教育最終必然失敗。
有效的溝通是雙方面的,是心與心的真誠的溝通,也是情感的交流。這種溝通應當建立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父母需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與其交流溝通。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后想要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系好安全帶,然后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著注視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接著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要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可見,如果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是無法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的,進而也就無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就難以達成共識,達不到共識,就難以步調一致。所以說,要幫助孩子“學會溝通”,父母就要注意改變自己傳統的角色定位,不要處處站在家長威嚴的角度與孩子溝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只有在和諧、融洽和平等的溝通氛圍中,才能做到父母與孩子之間最有效的交流。
父母應該努力為孩子創造一種家庭溝通的氛圍,比如每天或每周規定與孩子交談的時間,或在晚飯后的“小議”,或在周末的“相約”。注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認真聆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要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哪怕父母對孩子談話的內容不感興趣,也要認真聽,讓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與父母溝通。孩子與父母建立了良好的溝通關系,同時也是為其上學后與老師和同學進行積極溝通打下了基礎。
三教子智慧:鼓勵孩子多與老師交流
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是孩子人際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種關系。與老師溝通良好,會讓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優缺點,使老師能夠因材施教,有利于老師把知識更順暢地傳遞給孩子;孩子對老師了解,也有利于更好地從老師那里理解學校的規章制度和老師的期望與要求,使其對老師管理和授課的效能性都有幫助。
絕大多數老師是喜歡禮貌大方,謙虛好學的孩子的。家長要教孩子尊敬老師,遇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問好。學習中有疑難問題要主動請教老師,在請教的過程中,解決了學習難題,又多了與老師交流的機會。這樣的溝通多了,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增加老師對自己的了解,這樣也就越愿意與自己交流與溝通了。
四教子智慧:教孩子處理同學間的矛盾
孩子在與同學的相處中難免會遇到些小矛盾和小摩擦,關鍵在于如何去處理,去溝通。一旦情況出現后,最好讓孩子自己解決。作為父母,要好好聽取孩子的申述,弄清原因、情節,引導他們采取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解決。本著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的處事方式來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就能與同學融洽相處。
五教子智慧:建立孩子的自信
膽小害羞的孩子往往因為膽怯而不敢與人溝通,結果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變得越來越孤僻、退縮。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歡迎的,別人不愿與之溝通的。如果他們形成了這樣消極的自我概念,即對自我的一種穩定的認識,那他們在行動上就會有意無意地表現的讓人很難接近、很難溝通。父母要鼓勵這樣的孩子多進行人際交往,增強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自信心。當孩子認為自己是可愛的,被別人接受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得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愛的,人們愿意與之交流,而溝通的人越多,就越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在別人面前就不那么膽怯退縮了。
孩子的自信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從一點一滴培育出來的。父母是孩子自信心的重要培育者。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的話,那么千萬不要忽視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因為自信心將有助于提升孩子的溝通能力!
下一篇:臺灣小朋友流行的“神奇紙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質:與人分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