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他自己,你必須給他一樣東西,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給他,他才能成為自己,否則的話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離。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你要成為你自己,而你成為你自己唯一的做法,就是你必須擁有自由。
說到自由,必須牽扯到一個問題,就是精神胚胎
為什么要講到精神胚胎呢?可以這么說,新教育的最關鍵的內容就是精神胚胎,這是它最核心的一個概念。如果這個概念不能夠被完全地理解和接納的話,新教育的哲學開端就沒有了。
在我們以往的教育理念當中,認為兒童生下的時候,是一無所有的,他所要擁有的任何東西,都是成人后天給他添加的。這一添加,就出問題了。
假如你是我的孩子,我認為你是一無所有,你所有的東西,都要靠我來給你。你要吃喝依賴于我,包括你大腦里面的東西都要依賴于我。一個人完全依賴于你的時候,你們兩人之間的關系,就會是一個依附與被依附的關系,強制與被強制的關系。這樣的問題,自然就派生了出來,不是說你想這樣做,而是自然就變成這樣的模式了。
在這個教育理念中,以及我們所知道的所有現代心理學的范疇中,都告訴我們,兒童出生的時候,他雖然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但他是帶著一樣東西來的,這個東西是每個人生命中里必不可少的,它就是成長的潛力。只不過大家都對他稱謂不一。蒙特梭利把這個東西稱之為“精神胚胎”;弗洛伊德把它稱之為“生命的能量”;華德福教育把它稱為“靈性”;在大量的心理學理論中,這個東西稱之為“存在”,“本體”;在某些學說里,它被稱之為“高我”;也有人把它稱之為“生命力”;也有另外一些人把它稱為別的什么東西。不管他被稱為什么,但是我們知道,大自然在我們出生的那一刻或者在我們孕育的那一刻,已經在我們的內在,給了我們一樣東西。
這個東西要將引領孩子。按照生命成長的自然法則而言,你應該根據它的引導,探索這個世界,并破譯蘊含在它內部的成長密碼,你只要按照它的模式的引領,你就能夠創造和建構一個自我,你就會產生逐漸的強大、愉悅和真實感。
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內在有很多的想法?這些想法在我們的內在產生著巨大的矛盾和斗爭,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這些想法并不是你自己的,而是后天被別人強制進去的。當你按你的本性說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很愉悅。
一個兒童,在他出生的時候,他是跟他的精神胚胎在一起的。嬰兒出生的時候,他并不知道他要干什么,那他怎么能知他今天要選擇的東西能使他高興,能適合他的呢?是精神胚胎在起作用,精神胚胎告訴他,他將選擇只對他的生命有幫助的事情,而排斥其他。當成人告訴他無數個“不可以”時,在無數次的“不可以”的強制中,就把兒童和他的精神胚胎分離開了,他必須要聽成人的,他跟精神胚胎的分離越來越大,他就把自己丟掉的越深。
因此,如果你想要這個人成為他自己,讓這個精神胚胎逐漸的變大,跟他的生命融為一體,你必須給他一樣東西,這樣東西就是自由。只有把自由給他,他才能成為自己,否則的話他就要跟他的“自我”分離,這就是心理學中常說的一句話“你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你要成為你自己,而你成為你自己唯一的做法,就是你必須擁有自由。
何謂自由?
引用一個思想家的概念,自由就是一個人不受制于另一個人,或另一些不因專斷意志而產生的強制狀態,即被稱為個人自由或人生自由的狀態。在這里,我們所說的自由,僅指涉及人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一位老師的教導嗎?還是一個教育的體制作為保證,教師需要保證每一個孩子發展自己潛能的自由。兒童是能自我建構的。我們期望每個成人發現這個秘密。我們自己也應該發現,成長是一個生命內在發生的事情。我們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依靠我們生命內部領悟的過程。教師的教是一個環境,但并不是關鍵所在。成長的過程不依靠老師來建構,尤其頭六年。他是依靠老師給兒童提供的環境由兒童自己來建構的,這個非常的重要。這就是要給孩子自由的原因。
我們現在來看蒙特梭利本人對自由的認識,蒙特梭利認為,自由包含了兩個內容:第一個內容是“自由就是活動”,第二個自由就是“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幼兒從出生的時候,他一定是要受人照顧的,否則他活不下去。
由于他必須受人照顧,因此他就跟成人產生了關系。這種關系只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由平等,一種是強制,沒有第三種關系。
自由,包含了對生命的尊重、對生命成長法則的尊重、對人的尊重。而強制關系中,幾乎把所有的權力都放在了強勢一方的手里。我們都學過一個寓言,一頭狼跟一只羊在河邊喝水,狼說:“我要把你吃掉”,羊說:“為什么?”狼說:“因為你喝水污染了我喝的水。”羊說:“你在上游,我在下游,我怎么會污染你喝的水呢?”狼還是把羊吃掉了。狼要吃羊需要理由嗎?不需要!一個強勢的人,一個無內省能力的人,無形中就會發展成為狼。甚至是無知覺的。就因為他處在強勢的狀態中。一個強大的媽媽要揍她的孩子的時候,不需要理由,因為一切真理就天然的被她掌握了:“我打你,是愛你,你認識到你的錯誤了嗎?”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我是你媽媽!不幸的是,這樣會形成習慣。
我們說,對于兒童自由就是他可以按自己的愿望活動,兒童必須透過感覺來學習。
我們成人的語言,抽象了很多概念,比如說“門”這個概念,我們為什么要給這個東西起一個名字叫“門”呢?因為我們在進化過程中,逐漸發現,如果我們大家都想更好地溝通,想更好地了解對方在說什么,我們必須給它一個抽象出來的概念,讓大家都知道,一說“門”,大家都知道這個東西就是門,就這么簡單。
那兒童生下來的時候,不知道這些?不知道,所以兒童必須用他的身體去感覺門,使用門,你不讓他活動就等于不讓他學習和思考。
在幼兒園里,一些剛來的孩子,好動并混亂,一定是在家的時候,沒有活動的自由。讓他自由的活動,幾個月后。他得到了滿足,滿足了以后就平靜了,平靜后生命內在的傾向和驅力就顯現了出來。就像你得到了滿足以后,你也會放松下來。你會想:“做什么是我生命的需要呢?”當你不可以自由行使自己的意志時,你的焦點一定在如何沖破限制上。所以成長的焦慮,首先來自于成長受到了限制,而不是別的。
活動對于兒童來說,太重要了。不讓兒童活動就等于不讓兒童思考,兒童的成長,就是借助于活動進行的。有活動的自由,孩子智力狀態就會很高,心理狀態就會很好。情感會成熟。
自己做自己的主人。這并不是我們以往認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執行自己的計劃,你的計劃不被任何人破壞。
我們不喜歡讓別人做我們的主人。黑人為了爭取自由,進行了上百年的努力,他們愿意犧牲生命。今天我們在為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而努力。我們都要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在小的時候就要做。
自由是指兒童的行為、心理、意志、情感、精神不受外力的支配和壓迫。怎么樣保證你的自由不受侵害呢,這就是我們講的“規則”,不把自由的權利掌握的成人的手里,而是用制度來保證自由。
我們在北京有一個幼兒園,有埃及小孩,德國小孩,法國小孩,瑞士小孩,加拿大小孩,美國小孩。這些父母選擇幼兒園的標準是什么呢?她們會問你,這里自由不自由?我們說,自由!他們說,“我們需要觀察觀察,看是不是確實自由?”觀察以后發現,確實自由。自由對他們如此重要嗎?我們周圍家長大部分人的評判標準是:看幼兒園的條件是否好。
我記得一天早晨,兩個外國媽媽靠著墻一坐,討論了起來:這個地方人還是原班人馬,但教育機制變了。
我們的孩子一摔倒,媽媽就會說:“你為什么沒看好我的孩子?你為什么在他摔倒的時候,不把他接住,這是你的責任。”而這位德國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摔倒的時候,示意老師不要抱他。當老師抱起孩子時,這位媽媽就遺憾地說“不、不,請不要抱他?”截然不同的兩種文化、心態和價值觀!
一個時代到來了,一個重新發現兒童秘密的時代,在這個時候,在我們的周邊發生著變化。
我們必須解決我們的孩子內在的恐懼,你必須靠愛來讓他在這個環境中不再恐懼,有安全感。我們還必須解決我們作為人的生命特征,創造一個自我。
有自由和無自由截然不同,有自我和無自我更截然不同。
有一天,兩個男孩子趴在園長辦公室的桌子下面,來了一位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報名。趴在桌下的小男孩突然爬出來說:“你走開,我不喜歡你。”這位媽媽說:“你為什么要這樣對小姐姐說話呢?”這個孩子說:“我們倆在這下面睡覺,她用腳踢桌子下面的板子,所以我不喜歡她。”這位媽媽驚訝到:“他看上去這么小,怎么會表述的這么清楚。”表述得如此清楚,是因為孩子即清楚她的行為,又清楚她的心理。所以在放松自由的狀態下,人的整體狀態才會好
什么是權威?
借用弗洛姆的說法:權威分為兩種:一種叫外顯權威,一種叫匿名權威。外顯權威指的是生理上的,是直接而未加掩飾的。匿名權威指的是心理上的。外顯權威,是指具有此種權威的人,往往會直截了當地對處于從屬地位的人傳達帶有處罰性質的指令。比如說,應該怎樣怎樣去做!你得怎樣去做,否則會受到懲罰。而匿名權威則是隱藏的,具有此種權威的人往往會裝作沒有權威存在的樣子,讓你覺得似乎可以依照個人的意愿行事,而實則在心理上控制你。
匿名的權威,雖然隱蔽,但卻無處不在,例如,“我相信你喜歡這樣做,是嗎?”
“對不聽話者,我不再處罰你,但是我會告訴你‘你太給我丟臉了’”。
“老師知道你很聽話,坐到那個凳子上。”
“你是不是一個好小朋友?來吧,你想不想得這個,來,坐下來。”
“我們這朵大紅花,哪個小朋友做得好,才能發給他,好不好?”
使用誘導、誘惑、獎賞等,然后讓他的思維按照我們的模式改變。然后就控制了他的心理,這就是匿名權威。
實際上我們控制別人的方式,也無非就是這兩種。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父母是兩項權威都有?嚴重了打你一頓,不嚴重了,說一些威脅你的話。基本上我們都這么長大的,所以我們難以想象在自由中的孩子是怎么樣的。我們只能以沒有享受過自由的頭腦,來想象自由,那是難以想象的,就像我們今天要想象火星人,我們想來想去也只能按地球人的模式去想象。
如果作為父母,繼續保持而不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權威,孩子的真正自由是不存在的,因為判斷對錯的標準,掌握在你的手里,孩子唯有服從和依附于你,而非服從內在成長的動力和精神密碼。
新生命的誕生,是一個生命的喜悅,他將屬于自己,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任何一個比他強大的人。如果是,這個生命就無意義可言。這將是最殘忍的事情。
解放的自由
這個概念也同樣來自蒙特梭利。她說,什么叫解放的自由? “解放的自由是指從拒絕權威控制的狀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反應,意味著從壓迫性束縛或對權威的服從之下得到解放,因而流露出無秩序,會有粗野、沖動的結果,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一個在不自由中,在壓抑、控制中長大的小朋友,忽然到了這個自由的環境中,就變得混亂,而無序;變得粗暴而無禮……他終于解放了,我們不把那種狀態稱為自由,我們把這種狀態叫解放。他終于解放了,解放了以后就會有一系列破壞性的行為。如果想讓他再回到自然法則的軌道上,就必須讓他“解放”一個月、兩個月……可能更長。等到解放釋放了孩子的壓抑,達到了某種程度的時候,回歸就邁出了腳步。
我們都是在不自由中長大的,所以往往能夠想象出的自由就是無法無天了。那只是解放,解放的目的是為了自由。解放不是人的正常狀態,也不是真正自由的狀態。而自由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自我發展和自我創造,而不是破壞。
你能想像那些解放了的孩子嗎?尤其是大孩子,搞破壞,對成人不信任,冷漠,麻木、防范,敵視。過了兩個月以后,變化開始了。
開開進來時5歲了,兩個月后,有一天他扒在院子的欄桿上,用腳踹腳下的一株花。老師告訴他:“不可以這樣!”他還是踹。老師說:“它是生命,和你一樣。請你尊重這個生命。”
開開說:“如果我繼續踹,你會把我怎么樣?”
老師說:“我不能把你怎么樣。我會尊重你。但我會把你強行抱走,離開這個地方。”
他點點頭,轉身走了。
這是他生命成長中的一個巨大的改變,因為他一直經驗到,成人是要收拾和懲罰他的,所以他要問老師:“你能把我怎么樣?”結果他確定老師不能把他怎么樣,他就安心了。這只是在改變他慣有的經驗,改變他的破壞。他的生命還沒有變得柔軟和敏感,但改變在愛和自由中已經開始了。
這樣的孩子,真的很多。有的過弱,有的過強。頭兩周,過弱的在幼兒園里就像消失了,過強的好像到處都是他的蹤影,到處上竄下跳。對于孩子來說,改變是那么的快。兩三個月后,當他開始安靜下來,臉開始變得柔和,開始跟你有了連結,生命變得細膩和覺察了起來。
如果我們的孩子成長在控制中,父母一定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了。一旦被解放了,受到的壓抑,就會再還給父母。父母要有心理準備,給他真正的自由,給孩子規則要熬過這個時期。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我們做老師的都能做到,做媽媽的也能做到。
真正的自由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由于兒童先天就具備好了精神發展的模式,它是儲存在我們生命里的密碼,這個密碼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它破譯完全。這些密碼能破譯到多少,依靠愛和自由。愛和自由并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而是我們要破譯這個密碼所需要的條件。這個條件才能保證兒童把這個密碼破譯出來。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真正的自由就是把破解內在密碼的權力和自由給你,讓你破譯你自己。你真的不知道人的天分有多高!你有沒有想過有的人為什么會那么偉大,那么杰出。這取決于你自己童年所做的工作。這就是人的天賦。
什么是自由?蒙特梭利說:“自由是一種籍由教育的幫助,而使潛在的導引力量得以發展的結果。”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把那個精神胚胎破譯了,這就是我們所要獲得自由的全部內涵。
下一篇:李開復:怎樣做孩子的朋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知識競賽是激勵孩子的好游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