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這種溺愛,是人性之中愛的一種畸形心理,當這種非常態(tài)的愛被放大后,溫柔就會變成一副枷鎖,疼愛就會化做一個圈套。除了溺愛,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后。可孩子畢竟是孩子,又豈能找出一個借口,去挑戰(zhàn)和反對瞪著大眼、攥著拳頭、攜帶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子的家長的種種威嚴?
導讀
在我國,有一句俗語叫做:“慈父慈母多敗兒。”
同樣的,在美國也流傳著這樣的說法:“父母越是溺愛孩子,孩子就越是不尊重父母。家庭的環(huán)境越是民主,孩子也越趨向于獨裁。父母表現(xiàn)出來的權威越少,孩子就越難于控制。”
盡管這兩種說法都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然而透過這樣的話語,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在家庭教育中,中西方在觀念上并無太大的不同。
然而,在中國實際的家庭教育中,這種觀念的執(zhí)行卻很難到位,在我們的家庭中,家長“代勞”、“嬌寵”、“有求必應”等現(xiàn)象的存在,使得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缺乏最起碼的勞動鍛煉、缺乏最基本的吃苦耐勞品德,缺乏競爭意識、獨立生存的能力,更缺乏對意志品質的磨練,以及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
這巨石一般的現(xiàn)實,正沉甸甸地壓在我們一代中國人的心上。
在上世紀的一次國際夏令營中,77名日本孩子和30名中國孩子都參與了這項活動,然而在活動過程中,兩國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差異,著實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心驚。
按照夏令營的安排,這些11到16歲的孩子,每人要負重20公斤,步行前往50公里外的目的地,途中還需要經過若干困難地段。
在這樣的困難面前,我們的孩子許多選擇了退卻,生病之后回到營地睡覺,而日本孩子卻放棄休息堅持到底,在風雨交加的行程中,日本家長將鼓勵留給發(fā)高燒的孩子,而中國家長則把自己的孩子拉上汽車……
這樣的一次活動不能說明全部問題,然而我們卻仍然能看到這樣一個重大問題: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著過于濃重的溺愛成分,這使得我們的孩子從來得不到鍛煉,得不到磨練品質與意志的機會與環(huán)境,更無從獲得競爭與創(chuàng)造意識。
當溺愛成為中國家庭教育的主流時,另外一個問題也正悄然地浮現(xiàn)出來,這就是我們的許多家長,往往把教育單純地理解為智力開發(fā),認為孩子擁有了聰明才智,就注定會大有作為,以至于許多家長只簡單地將成績單作為判斷孩子的唯一標準,對在人生中起決定性的非智力因素缺乏認真的考慮,從根本上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是怎樣的原因,才造成了中國家庭教育中上述兩大問題,又是怎樣的原因,使得這兩大問題愈演愈烈,以至于釀生出許多飽受詬病的社會現(xiàn)象,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家長究竟應當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恰到好處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伴隨著我們的探尋,這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將會在本章中得到最終的揭示。
錯位的人性之愛
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不夠,子女就會感到痛苦,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讓子女遭到毀滅。
——馬卡連柯
愛,是人類文明中最美好的東西之一,而父母對子女的愛,則更是為人們稱頌了世世代代。
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有了父母給予的愛,就可以活得更加溫馨、更加充實、更加幸福,反過來,對于父母而言,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也是家庭生活幸福的源泉,更是帶來快樂的天使。
毫無疑問,正是由于這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得孩子在家長心目中占據(jù)了最重要的位置,也使得父母從孩子一降生開始,就竭盡所能地給予孩子以最大程度的愛,特別是在中國,這種來自父母的愛更是格外濃厚。
我們可以看到,在許多家庭中,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自孩子出生那天起,就開始將完全的生活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對孩子的想法絕無反駁,對于孩子能夠完成的工作一律包辦,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對子女的愛。
然而,當我們的家長對子女在經濟上極度偏重,在情感上過度依賴,在生活上過分優(yōu)先的時候,卻在無意中造成了這樣的一個事實。
這些長期處于溺愛中的孩子,由于受到天長日久的格外“優(yōu)待”,從而在心目中產生了一種錯覺——自己才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主人。
由于有這種錯覺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上嬌氣十足,在性格上我行我素,在人際交往上人性自傲,在面對挫折時不知所措。
于是我們看到,一個12歲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怎樣剝皮吃熟雞蛋,因為剝雞蛋皮的工作從來都是父母代勞的。
一個7歲的孩子,屢屢花錢雇用同學來為自己寫作業(yè),代替自己值日。
一個已經升入大學的男孩,蓋的被子竟然有四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不會自己洗背面,而是由母親每個月來取走一層,洗好后再來為其換上。
在一個小學二年級區(qū)區(qū)30人的班級里,每天上學由專車接送者,竟然達到了28人之多。
一位處于花季之中的女孩,只因為父母未能滿足其去香港看明星演唱會的愿望,便從高樓之上舍生一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樣的現(xiàn)象絕非個案,甚至于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常態(tài),而這種種令人瞠目結舌的事實,無不反襯出一個問題: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家長給予孩子的人性之愛,由于欠缺了最重要的成分,已經在悄然之間錯位,而這種錯位的愛,正是造成今日廣大中國家庭教育失敗的原因。
當我們了解到這一問題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探尋的開始——對于父母給予孩子的愛而言,其真正的精髓究竟應該是什么?
下一篇:自立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的首要目的就是體驗成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