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淘氣了,爸爸會出聲指責,媽媽舍不得看到孩子挨罵或是哭,馬上哄。 次數多了,一個唱“黑臉” 一個唱“紅臉”的教育方式就不知不覺進入了家庭生活。生活中也常常會出現爸爸跟媽媽教育意見相左的情形,該如何化解這樣的窘境呢?“紅黑臉”的方法對孩子的性格與習慣養成到底好不好?有比它更好的辦法嗎?
“黑臉紅臉”:. 你方唱罷我登場
生活中,爸爸媽媽由于教育背景、性格、年齡、閱歷等因素,教育意見常常相左。比如孩子不停哭鬧,可能就會讓父母其中一方失去耐心,開始責備他。這個時候另一方就會心疼孩子,抱著他百般哄勸,表現出非常疼愛孩子的一面。罵也罵了,哄也哄了,這樣孩子就變乖了嗎?濟南三之三幼兒園李玲園長認為,這樣“黑臉”唱罷“紅臉”登場的方式,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還會衍生出許多麻煩。她建議,不要因為一時的心急,噼里啪啦就給孩子一頓訓,然后覺得愧疚再加倍補償他,這樣的“冰火相融”的方式,恐怕不是年幼的孩子所能接受的。家長的教育方式一定要一致,采取相同的原則,這樣才不會有雙重的標準,讓孩子不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做法。
如果孩子過于調皮不聽話,或是做了讓家長很生氣的事情,當爸爸忍不住出聲予以指責時,孩子一定會感到害怕,這個時候媽媽可不能為了心疼孩子和爸爸爭執。媽媽可以用溫柔但堅定的聲音告訴孩子:“因為你做錯了,所以爸爸才會罵你,以后不要再犯就好了。”媽媽這樣告訴孩子的時候,孩子心里會記住,因為自己剛剛做錯了事情,所以爸爸才這么生氣,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他會克制自己不要再犯,而不是犯了錯就去找媽媽這個“避風”的港灣。
親子關系疏離要不得
山東銀座·英才幼兒園(集團)總園長趙春梅指出,家庭教育“紅黑臉”的做法容易使孩子是非觀混淆,失去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因此家長得先思考一個問題:讓孩子感到害怕,究竟能夠讓他學到什么?是否到頭來讓他變得畏縮、膽小,甚至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害怕與人溝通?其次,如果孩子一做錯事情,家長就用罵或打的方式解決,然后過一會兒再去安慰他,長期下來,孩子會認為不論做錯什么事,不必反省也不用調整自己的行為,終究會被原諒。這樣就可能會養成喜歡找借口、遇到事情就逃避的性格特質。 “紅黑臉”的角色扮演,也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親近“紅臉”、懼怕“黑臉”的狀況,造成親子關系的疏離,無論生活中發生了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孩子可能都不愿與“黑臉”分享,造成了跟“黑臉”的親子疏離,要修復是非常困難的,這樣不僅失去了父母當初的教育目的,更有可能會讓家人間失去更多寶貴的情感。因此,爸爸跟媽媽必須好好考慮,究竟有沒有必要犧牲親子關系來達到一種“立竿見影”的教育效果。
趙園長認為,雖然并非所有在“紅黑臉”教育方式下的寶寶都一定會出現以上的狀況,但家長還是要盡量避免采取這種方法,而是使用具有一致性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意見要一致
李玲園長建議,父母雙方持相反意見的時候,如果孩子在場,大人們應該在和氣、平穩的氣氛下達成共識,可以先以其中一人的意見為主,讓孩子有一個可遵守的行為準則,然后趁著孩子不在場的時候好好溝通。假如爸爸跟媽媽討論后的共識與之前要孩子遵守的準則不同,也不要回避或者尷尬,因為孩子能在爸爸媽媽道歉并告知新的準則的時候,學會勇于承認錯誤,這對孩子而言也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切忌在孩子的面前爭吵,那會給幼小的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將爭吵的不和諧情景深植在心中,并讓孩子有害怕的感覺及罪惡感,個性也可能會變得較為怯懦。
爸爸媽媽并不需要分別扮演“黑臉”或“紅臉”的角色,只要學習如何“變臉”即可,重點是爸爸跟媽媽要掌握教育一致性的原則,避免讓孩子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孩子犯錯時,爸爸跟媽媽要堅決地予以規勸,等到確認孩子已經知錯反省,可再給予安慰及鼓勵。不論是說教還是鼓勵,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比“狂風暴雨”的洗禮要有效的多,在親子溝通上也會比起“黑臉紅臉”的教育方式來得更為順暢。
下一篇:家長把孩子的朋友請進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最喜歡哪些類型的父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