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核心提示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深沉而厚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父親在他們的成長中總是扮演著沉默少語的領航者形象。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男孩子卻因為父親在成長教育中的缺失出現了女性化、叛逆強等特點。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中,記者調查發現,很多父親“忘記”了這難得的親子溝通時刻,即使有陪著孩子過節的父親,他們也在更多時候充當了“后勤部長”,忽視了他們也應當是一名家庭教育者的責任。
爸爸咋成了“后勤部長”
爸爸拿著衣服、提著水,大包小包地坐在一旁悠閑地看著媽媽追著孩子跑……這樣的場景出現在長假里很多旅游景點之中。到了吃飯的時候,媽媽負責問孩子想吃些什么,而爸爸就負責到處找飯店,與孩子溝通基本都是媽媽的職責。而在孩子們玩耍時,只有碰到媽媽難以處理的問題時,爸爸才會走到孩子身邊,話依舊不多。
“平時都是他媽管孩子,我就做好后勤工作,讓他們娘兒倆玩得高興就行。”家長趙先生長假時和愛人帶著孩子到威海去玩,當初選擇去威海就是愛人和孩子商量的,前期準備的物品以及行程安排趙先生都沒管,他只負責準備錢。到了威海游玩時,趙先生雖陪著娘兒倆,但他直接與孩子玩耍、交流的時間很有限,基本上都是愛人與孩子商量好了,他就是一個“陪客”。
“當爸爸的話多了不好,我們只負責把握大方向,生活中的小事還是媽媽做比較好。”趙先生說,在他的記憶中,他的父親也是話不多,更多的時候父親是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教育孩子,他覺得這種方式很好,“男人婆婆媽媽的不太好”。
記者在長假外出時發現,像趙先生這樣充當“后勤部長”的爸爸還真是不少,有的爸爸干脆連“陪客”都不做,很多孩子都是跟著老人或媽媽外出游玩。還有一部分爸爸長假時一直在忙自己的應酬,在孩子難得放假的時段,想見見爸爸的身影依舊很難,更別提親子交流了。“我爸爸這幾天就忙著出去喝酒了,回來時一身酒味,我才懶得理他。”12歲的宋佳嘟著嘴說。
父教缺失埋下成長隱患
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父親究竟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呢?17世紀的英國詩人喬治·貝格爾曾說過:“1個父親勝于100個教師。”教育專家孫云曉在濟南的一次講座中曾說,中國是一個父教缺位的國家,甚至有小孩子質問“要個爸爸有啥用”?這實質上是家庭教育的隱患。
孫云曉認為,中國的家庭教育正由傳統的“嚴父慈母”向“嚴母慈父”轉變,更多的家庭是父親不管不問,母親一手包辦。很多男人忙于工作,認為掙錢養家是自己最大的功勞。有一次,孫云曉在外講完課打出租車回家,司機問他做什么職業,他說自己是研究兒童教育的。司機笑言:“一個大男人,研究什么兒童呀?那還不是女人的事兒?”而在孫云曉眼中,作為一名父親,掙錢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愛有其特殊的價值。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父親對孩子關注最多的是學習成績,而對孩子其他良好品質和良好習慣關注較少。大多數被采訪的孩子表示,和父親缺少溝通是他們和父親之間存在的最大問題。而由于缺少來自父親的教育,部分男孩子已經出現了性格女性化或者嚴重叛逆不服管教的不良傾向。
女孩小雨(化名)今年15歲,她的父親是一名單位負責人。“爸爸經常居高臨下,以教訓人的口氣說話,我一和爸爸說話就感覺不自在。”因此,小雨很少主動找爸爸談心,缺少了父親的關愛和教育,小雨性格變得越發孤僻、冷漠。等到小雨開始在外亂交朋友,父母再想和她溝通時,為時已晚。
14歲的家明(化名)現在整天沉溺于電腦游戲,性格叛逆。他有什么想法,從不和父親溝通,因為在他心中,父親沒聽過他的心里話。他覺得父親不理解他的內心世界,不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不會擠時間陪他,更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愛。“爸爸忙應酬,經常喝醉了才回家,我們的時間很少有交集。”缺少了父親的管教,本就缺少自制力的家明對游戲幾乎到了上癮的地步,而且不求上進,少言寡語。
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求教:“我兒子小天今年10歲了,一點男孩樣也沒有,比女孩子還文靜,讓他跟生人說句話都要扭捏半天,他媽媽還說這樣好,聽話、省心。可是我總覺得男孩子這樣不好。請問他這樣正常嗎?我應該怎么訓練他?我想讓兒子有點男孩樣,哪怕淘氣點都行。”經過交流,記者得知這位網友和孩子交流較少,平時孩子都是由妻子帶,等他發現孩子這些女性化特征時,孩子已經不怎么愿意聽他這位父親的管教了。
在由“中國調查網”組織的“父親和孩子關系”調查中,612位參與調查的父親中約三分之一不了解孩子,也從不陪孩子出去玩,這說明隨著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大,父親和孩子之間越來越疏遠。記者在我市部分學校及幼兒園也了解到,在與校方或園方的交流中,父親出現的頻率較少,特別是在家長會上,總是母親更多地出現并與老師進行關于孩子成長的細致交流。“很多家庭都對孩子教育有著特意或不經意間的明確分工。從我們幼兒園來看,成長中父親‘缺席’的孩子會表現出各種負面特征。”濟南市直機關幼兒園園長宗桂萍說,長期缺乏父親教育的孩子經常表現出自信心缺乏、做事瞻前顧后、沒有銳氣、女性化特點較強等特點,這樣的孩子在幼年時總讓人感覺他們好像缺乏“靠山”,膽子比較小。從目前的一些研究中發現,來自父親的教育從孩子胎兒時期就非常重要,經常有父親陪伴的孩子成長得會更加陽光和健康。
宗桂萍說,孩子在成長中不僅需要來自母親或女性的細心照料和陪伴,更需要父親具有男性特點的教育,特別是父親活動性強,能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讓孩子自然學會面對挫折,同時開闊孩子的視野和心胸。另外,孩子在面對困難時更需要來自父親的支持,作為父親,要讓孩子感覺到,父親很勇敢,能給他撐起一片天空,是自己的榜樣。“很多父親總覺得自己忙,掙錢也是為了孩子,但是孩子的成長過程父親的教育是不能缺失的,一旦在孩子成長期缺失了這些積極的教育,家長就是花再多錢也買不回孩子這些積極的品格。”宗桂萍說。
下一篇:批評孩子選擇合適的方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創意在完成過程中閃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