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面對剛剛踏入校門的孩子,很多家長對其學習緊張萬分,不知道在家里該如何輔導孩子,孩子上中學后,面對越來越難的家庭作業,家長對孩子的輔導也越來越吃力,這時又該怎么督促孩子的學習?
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上小學四年級的婷婷很苦惱地說:“媽媽老坐在我身邊陪著我,讓我很緊張。我稍一停頓,她就會問我怎么了,看見我有不會的題就非得給我講。為了讓媽媽別嘟囔我,我就說會了,實際上我根本沒聽懂。”據記者了解,很多家長特別是低年級孩子的家長都習慣陪著孩子寫作業,一不陪著,孩子就磨磨蹭蹭地寫不完作業。有不懂的地方家長也往往會主動幫助孩子,這樣孩子對家長產生了依賴性,容易在心理上輕視上課的聽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思路和方法也不見得得當,反而會拖了孩子學習的后腿。
濟南外國語小學低年級部的陳莉老師說,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講,提倡家長用與孩子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家長可以翻開孩子的書本,問孩子這一天、這一周都學了些什么,學過的課文能不能讀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也學習學習,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能就會發現孩子掌握得不牢固的地方,也可以問孩子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發現問題才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但陳莉老師也強調說,這并不代表父母要陪著孩子做作業,家長的作用是適時地給與輔導和點撥,而不是當“監工”。
家長秦女士說:“女兒在山師附小上二年級,我對她要求很寬松,也不會陪著她做作業,應該讓孩子明白,完成作業是她自己的事,如果不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就要自己承擔后果。如果需要我簽字的,我才會看一遍她的作業,但我也不會去刻意看對不對,只是看有沒有按老師布置的完成,然后簽上字。孩子有不會的,求助我時我會認真輔導她。”現在女兒幾乎不用秦女士特別費心,對老師布置的作業也能很認真地完成。
配合學校養成
孩子良好的習慣
陳莉老師說,小學階段是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家長一定要在這方面多花功夫,配合學校來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家長可以大概了解了孩子的作業量后,給孩子定下時間,然后用商量的口氣鼓勵孩子,“你能不能在20分鐘內把這些作業做完,而且寫得正規?”在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家長要跟培養孩子的品德一樣重視,絕不能心慈手軟,孩子一央求就得過且過。
記者發現,陳老師辦公桌上,一摞一年級學生的拼音作業本整潔如新。陳老師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細節抓起,在濟南外國語小學,老師們就是從很小的細節抓起的。比如書、作業本應該怎么翻才能使其不受損壞;一開始學拼音和生字時要指讀,學課文時要端著讀;抽屜里的學習用具應該怎么擺;削鉛筆時剩下的粉末應該小心堆放在課桌一角,下課后收拾到垃圾桶……家長也要及時發現和糾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不良小動作,及時與老師溝通,在家里時按老師在學校的要求一樣嚴格要求孩子,讓孩子感覺父母的要求和老師一樣,是必須遵守的。
孩子情商比分數重要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在小學時門門都能考90分以上,怎么一上初中,成績下滑會很厲害,心里著急,想輔導孩子也不得法,而且有時候也輔導不了了。山師二附中初一、三班的班主任滕老師說,“一上初中后,一下子加了很多課,而且大部分課都要考試。在這種情況下,在小學時學習中游的孩子最容易出現兩極分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孩子就能很快地適應初中生活,會聽課,作業也寫得很認真,學習成績會穩定并且逐漸提高。反之則容易下滑。”滕老師提醒家長,孩子上中學后特別是上初一時,家長一定不要光盯著孩子的分數,應該把更多精力放在孩子情商的培養上。現在學校也要求家長在孩子作業上簽字,實際上目的就是為了讓家長能在簽字時看看孩子寫得認真不認真,也就是觀察孩子的學習態度是不是端正。如果發現問題,就要及時與孩子交流,或者和老師溝通,及時解決問題。孩子正在進入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發生變化,家長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成績的變化。
滕老師建議家長,初中是新起點,要多鼓勵、引導孩子。只要孩子的身體、精神、情緒、心態都健康,并且給孩子量身定做自己學習目標和計劃的空間,孩子的學習自然會有新氣象。其實每個孩子都想取得好成績,所以關鍵是幫助孩子建立起學習的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和方法,這比教會孩子一道數學題要重要得多。
下一篇:三四年級孩子為何難管教?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與孩子面對面互相傾聽與訴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