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早早把主權歸還給孩子
亮亮媽是西北師范大學的一名教師,丈夫是蘭州某公司的職員。兒子王亮出生后不久,有一次,亮亮媽跟丈夫談到,尊重是教育的前提,而尊重孩子的需求又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做父母的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
亮亮爸笑道: “我還當是什么高深的理論呢。尊重孩子的需求誰不會啊,不就是讓孩子吃好穿好睡好嗎?這是連老母雞都會做的事。”
亮亮媽告訴丈夫,這正是許多父母教子中的問題所在,他們只知滿足孩子吃穿玩樂的物質需求,竭力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卻看不到孩子的各種心理需求。孩子的自主性、自立的愿望、好奇心、愛玩的天性等心理需求往往被父母忽視,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隨后,亮亮媽又談到,父母之所以要尊重孩子的需求,一是因為這是孩子與生俱來的東西,必須得到尊重;二是因為它是培養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尊重孩子的需求其實就是順應孩子的興趣。只有這樣,孩子做起事來才會勁頭十足,盡力把事情做好,他們的能力也才能逐步地成熟起來。
那么,亮亮媽在教子實踐中具體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別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在孩子身上
辦公室里,幾位老師一起談論教子問題。米老師說起,最近一段時間,自己的女兒得了一種“怪病”:每到周末早晨要上鋼琴課時,女兒就捂著肚子說疼。開始,她以為是頭一天吃得不合適,便帶女兒去醫院檢查。結果,女兒什么毛病都沒有,回到家又是看電視又是吃零食。可下周、下下周又是如此,直到有一天,她看了女兒的日記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女兒在日記中寫道:
我好累啊。每到周末都想好好睡個大懶覺,然后看看電視、玩兩天。可媽媽卻要讓我上鋼琴班、書法班。我不想去,可媽媽說這都是為了我將來好。每當看到別的小朋友無憂無慮地玩耍,我都羨慕得要死。裝病騙媽媽,我知道不對,可我也沒辦法。
“二年級的小孩子就知道裝病騙父母,真是氣死人了!”米老師憤憤然。
郭老師說,米老師女兒這還算是客氣的。她家鄰居的女兒比米老師女兒高一年級,家里挺有錢的。孩子爸爸看朋友家的孩子鋼琴彈得好,就花大價錢給女兒買了架鋼琴,要求女兒學鋼琴。女兒本來就對鋼琴沒啥興趣,加上功課有些吃緊,結果不僅鋼琴沒學好,學習成績也下降了。有一天,女兒發狠道:“你們以后要是再逼著我學鋼琴,我就把鋼琴給燒了!”這一下兩口子都老實了。
一旁的亮亮媽心想,亮亮身上也有這個問題,只不過還沒發展到這種程度。為了讓兒子像朗朗一樣彈一手好鋼琴,她不僅給孩子買了鋼琴,還請了老師。可亮亮不喜歡,每當鋼琴老師來家里上課時,他就躲起來跟老師捉迷藏,有一次還用纖維袋從頭套到腳、躲在陽臺上,讓一家人找了好半天。
“那么,問題到底是出在孩子身上還是父母身上呢?”亮亮媽問道。
郭老師認為,問題出在父母身上。孩子還小,有什么錯呢?是父母沒有征求孩子的意見,就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他們身上。想來的確如此。米老師、郭老師鄰居、亮亮媽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了孩子。她們認為學鋼琴好,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有一技之長……但卻不問孩子是不是感興趣,結果遭到了孩子的抵觸。這實際上是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造成的,父母應該首先反省自己。
隨后,郭老師講了一則故事。一個英國家庭有兩個仆人,一個叫喬治,負責主人的飲食;一個叫林頓,負責書房、臥室。兩個人都對主人忠心耿耿,可照顧主人的方式卻截然不同。喬治非常了解主人的口味和用餐習慣,每當主人召喚,他就立即出現在主人面前,但他從不擅自替主人做主。每次主人用餐時,喬治都靜靜地站在一旁;等主人用餐完畢,他就悄悄地離開。而林頓為了更好地照顧主人,常常自作主張把主人的用具和書籍放到自己認為最合適的地方,還經常提示主人什么時間該做什么。有時,主人想在書房里靜靜地看會兒書,他卻不停地詢問主人還有什么需要。結果不久,主人便辭退了林頓。林頓委屈地說:“我對主人那么好,他怎么能那么沒心沒肺呢?”
“許多父母都在用林頓照顧主人的方式去照顧自己的孩子,擅自替孩子做主,結果弄得自己與孩子兩敗俱傷。”郭老師說。
是啊,好心不一定能得到好報,在教子中也是一樣。家長只有懂得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才能更好地投孩子所好,最大限度地減少一廂情愿的做法,避免犯林頓那樣的錯誤。
亮亮媽認識到,包括自己在內的許多父母的問題首先出在忽視孩子的自主性上。
許多父母都知道青春期逆反,那是孩子為了爭取自主權與父母展開的抗爭,就像是長期受奴役的殖民地要鬧獨立一樣。其實,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了自主需求,這是所有動物的本能。即便一條狗、一只貓也是如此,如果你喂的食物是它們不感興趣的,它們肯定會搖頭說“不”;如果你非得強迫它們吃,它們非咬你一口或抓你一把不可。小孩子也是這樣。只要留神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每個孩子都有當“頭兒”的天性,當他們一起玩打仗游戲時,常常為誰當“頭領”而爭論不休。因為做了“頭領”之后,就會有一種“我說了算”的榮耀感,就可以當家做主、指揮別人。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隨著身心的成長,這種要自主的本能愿望會更加強烈,與父母爭奪自主權的斗爭也就越發激烈。所以,許多父母都感到,孩子小的時候還比較乖,越大越不聽話,稍有不爽就與父母頂嘴、爭吵,沖突不斷。于是,父母們就這樣忽視了青春期前孩子的自主需求。
再者,許多父母深受古代“三綱五常”等家長制老觀念的影響。他們認為自己是家長,孩子聽自己的話、按自己的要求做這做那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們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要求孩子百分之百尊重自己,卻無視甚至以損害孩子的自主權為代價。現代教育理論提倡與孩子像朋友一樣平等相處,遇事與孩子商量討論。一些父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認識到其重要性,可骨子里面還是帶著家長制意識,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頭上,要求孩子順從。在他們眼里,孩子聽話就是乖孩子、好孩子,否則就是頂嘴、強辯、不懂得尊重父母,甚至是大逆不道。脾氣暴躁的父母甚至會對孩子拳腳相加。魯迅早在幾十年前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一般的趨勢,卻只在向馴良之類——‘靜’的一方面發展,低眉順眼、唯唯諾諾,才算一個好孩子……活潑、健康、頑強、挺胸仰面……凡是屬于‘動’的,那就未免有人搖頭了……”就連有些系統學習過現代教育理論的教師,也不乏受此類觀點的影響。
第三,父母普遍沒有客觀地認識到尊重孩子自主需求的重要性,結果因小失大。總的來說,尊重孩子的自主需求,有三方面的好處。一是,它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思維行為能力,而不是把孩子變成一個只會聽話的木偶。二是,它可以有效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使得他們開動腦筋,把事情做得更好。而在家長的逼迫下,孩子做起事來只能是“腰來腿不來”,什么事都做不好。三是,它使父母與孩子和睦相處,消除代溝。沒有人愿意被強迫。如果父母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孩子身上,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頂嘴、翻白眼也就成了司空見慣的事。孩子小時候還好一些,但當他們進入青春期后,身心發育已出現成人化的趨勢,矛盾、沖突自然就會急劇上升。
第四,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如果讓孩子自己做主,不知他們會做錯多少事,走多少彎路,造成多少損失。其實,孩子雖然小,但并不代表他們的想法就完全不值得尊重。孩子合理的需求、健康的愛好、正當的想法理應得到尊重。即便孩子還有許多不成熟的思維行為,家長也應給予相對的尊重和理解;家長也可以在不傷害孩子自主性與自尊心的前提下,把自己的想法巧妙地變成孩子的想法和行動,而不是通過指使命令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
要點提示
1.當孩子違抗父母的意愿時,問題大部分都出在父母身上。這是由于父母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孩子身上所造成的,沒有理由責怪孩子。
2.父母不應用林頓照顧主人的方式照顧孩子,擅自替孩子做主。
下一篇:“夸”字里面有天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式家庭的12個黃金守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