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春節,家里來了親戚,看見客廳里擺著架子鼓,就請魯魯表演一下。魯魯正好有興致,不僅欣然同意,而且還把MP3拿出來,一本正經地配上伴奏音樂,準備好好展示一番。
他選了首以前登臺表演過的曲目。音樂一起,正式開始,鼓聲震天動地。但是也許因為很久沒有演奏過了,有些生疏,中間突然卡了一下,伴奏就跑到前面去了。我說:“沒事,接著打吧。”魯魯卻不干,非要重來,只好又從頭開始。
就在他一心想要完美地奉獻出他的拿手好戲時,另一個親戚進來了,要拉正在聽演奏的親戚去給他演示一個好玩的游戲,聽演奏的親戚就隨他去了電腦房,另外幾個小孩也一窩蜂地跟了去,客廳里除了我,就只剩下一個女孩孤零零地坐在沙發上。
發生這一切的時候,魯魯并沒有停頓,還是一鼓作氣打完了全曲。但他的臉色卻很陰沉,我給了他最熱烈的肯定:“你的結尾是最精彩的!”但他還是默不作聲,收拾好樂譜,就獨自回了自己的房間。
我一直很后悔沒有阻止親戚去玩電腦,也就是一轉眼的事,一場興致勃勃的表演,就變成了一次羞辱、一次失敗。我很理解魯魯,他確實是最擅長結尾的,每次表演都是結尾最精彩,考級的時候,主考官當場表揚他的就有“結尾很好”這一條,所以他一心要演奏一個完整的曲目,非要堅持從頭到尾,然而觀眾卻提前退場了。
我總在想,我們平時花了很多力氣去鼓勵孩子做這做那,但卻可能在不經意間,讓一些小事把我們的鼓勵抵消了。
孩子需要什么?不僅是言語上的鼓勵,不僅是擺事實、講道理,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體力行。很多時候,“聽”比“說”更重要,傾聽能夠給人力量,因為它意味著關注和尊重。有人傾聽,你就不是茫然和孤獨的了,你的行為就有了意義,你也就有了力量的源泉。人為什么要奮斗、要成功?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贏得他人的關注和尊重,作為孩子人生中最親的人,如果連我們都不能給他這些,他的自信又從何而來?
“聽”和“說”從來就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好的傾聽者,也就沒有好的訴說者。很多家長都愛抱怨,孩子長大了,什么話也不和家里說了。可家長怎么不想想,孩子為什么有話不和父母說?有話不說,就意味著兩代人的溝通已經出了問題。
人生真正的大事并沒有多少,歲月總是由一分一秒的平淡光陰積累而成的,溝通也是在一點一滴的瑣事中實現的。
每天兒子回家,我總要問,今天學校有什么事?他就講點兒學校的事,考試得了多少分、和誰一起玩了、老師講了個什么笑話之類。有時實在沒得講,他就說說中午吃了什么菜,我都聽得津津有味。
我喜歡聽兒子的一切,經常對他說:“我們分別了一整天,我很想知道你這一天里發生的一切。”他說的時候,我只是分享,并不指導。真的,沒什么可嘮叨的,我就只是想聽、想知道他的點點滴滴。
就像我和父親的交流一樣,他在成都,我在北京,我們經常會通通電話,說說彼此的情況。其實,我的事他又能幫上什么呢?我們各自的世界已經隔得很遠。但這就是一種親情,一種彼此的關懷,并不在于能幫上什么。這種關懷本身,就讓人感到溫暖,感到一種支撐和力量。
所以,我問兒子每天的事情,也并不在于想要監督他、教育他,就是一種單純的愛,就是一種關懷而已。
兒子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沒有心理負擔,隨便和我說點兒什么,隨便聊聊就行了,沒有什么長輩、晚輩,沒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我覺得,這樣的時刻很美好。而且,因為有了很多這樣的時刻,我們的人生也變得美好。
下一篇:尊重孩子會不會失去權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的要求并不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