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想起魯魯小時候,一歲多吧,他最喜歡的一個游戲就是“拉鋸還鋸”。這是一個古老的游戲,我小時候大概就是這樣坐在爸爸或媽媽腿上,也是這樣握著大人的手,一前一后地拉著,也是這樣興致勃勃地跟著唱:“拉鋸還鋸,家婆門前有本戲,請外孫,來看戲,牛肉包子夾狗屁!”
今天,就在我寫這段文字時,突然想起了媽媽給我解釋什么是“家婆”、什么是“外孫”,那個聲音、那個表情,還有當時的場景,都突然很清晰地浮現在眼前,讓我幾近淚下。這應該是很早很早以前的記憶了,那場景是在成都人民中路的房子里。我六歲多就離開成都去了攀枝花,這之前一年媽媽是在“五七干?!?,所以算起來,這個印象至少都是五歲以前的事了。
如此久遠的一個記憶,卻突然在這一瞬間激活,可見童年所經歷的一切,對我們的一生有著多么深遠的影響。
也許,我和兒子現在玩著的這個“拉鋸還鋸”,都只不過是一次復制,就是當年媽媽與我游戲的重復。
兒子特別喜歡這個游戲,又特別喜歡結尾部分,當念到“牛肉包子”時,他知道精彩快要來了,興奮得瞪大眼睛望著我,全身的肌肉都緊張起來,我也興奮地盯著他,然后拖長聲音慢慢地念出:“——夾——狗——狗——狗——”我一邊念,一邊雙手摟住他的整個肩背,將他整個身體往后仰,放下去,放到幾乎倒立。他則緊張地抓著我的手臂,咯咯地笑著,似乎在掙扎,又似乎在享受,直到把他拉上來,一把抱在懷里,我口中那個“狗屁”的“屁”字才重重地吐出來,同時手也重重地在他背上一拍。他覺得享受極了,咯咯咯笑個不停,又讓我再來一次。
就是如此簡單的一個游戲,他卻在很長一段時間樂此不疲,而且這個記憶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就像我到了這個年齡還能記起當年與媽媽玩耍時的情景一樣。
魯魯上初中以后,有一次我還提到他小時候玩這個游戲的事,他臉上又露出那種開心的笑。我說:“可惜后來玩不了了,只能三歲以前玩。”“為什么啊?”“你想想,我得把你整個人仰面放下去,腦袋都快觸著地了,我摟著你的肩,要把你放下去,我也得彎腰,也得手夠著地,這得多大的動作幅度!還要把你拉起來。小時候還行,長大了,幾十斤,我哪有那么大力氣,腰也受不了??!”他嘿嘿地笑起來。其實,不只是體力問題,孩子成長了,又有了新的游戲,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需要。
其實,孩子的要求并不多,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我們能放下自己那些并不一定很重要的事,把心收回來,放到孩子身上,就能滿足他。
回想起來,我那時也并不是全職媽媽,對兒子的付出是很不夠的。他一歲零兩個月就進幼兒園的嬰兒班,就開始過上朝九晚五的日子;之后的幼兒園、小學,都是中午不回家吃飯,中學更是開始住校,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單從時間上來說,我陪伴兒子的時間并不多,這是我感到愧疚的地方。但也有略感安慰之處,就是我和兒子在一起時,我會盡力去關注他,用最大的耐心去對待他,投入最大的熱情,讓他獲得滿足。
記得他小時候,我業余時間無論去哪里,都會帶上他。成都的朋友聚會喜歡打麻將,我帶兒子赴局,也只是與大家見個面,聊一會兒,等牌局擺開,就帶兒子出去,到附近的公園、小區、大街小巷,到處逛逛,到了開飯時間再返回。
我有時也把兒子帶到辦公室,讓他陪我加班。但其實,他在辦公室往往是搗亂的時間多,這里看看、那里弄弄,我就得小心地看護著他,提醒他不要從沙發上摔下來,還得給他講鍵盤有什么作用、保險柜是怎樣打開的。有時出差辦事,只要能帶上兒子,我也都盡量帶上。
雖然花了不少時間在兒子身上,但仔細想想,也并沒有耽誤工作,該做的事都做了,也沒被時代淘汰。今年兒子十五歲,這些年來,我也出了十幾本書,其中五本教育書都是以兒子為主角,他還成了我事業的推動力。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