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最近一次吃飯,席間聽到很多人在談師范大學(xué)研究生在山上作研究,遇到大雪,他想堅持留在山上,并做了相應(yīng)的自我保護措施,可父母強要他下山,并向救助隊求救。就該不該強制他下山之事,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從父母的角度考慮,有的從社會成本的角度出發(fā),所有的人都覺得應(yīng)該要強制他下山,就是沒有人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fā)問他愿不愿意下山。
我覺得研究生的年齡、閱歷都達到了法定成年人的標準,應(yīng)該可以為自己的事負責(zé),他如果沒有開口,我們旁人不應(yīng)該“為了他好”就強制他下山。
歷史上有多少遺憾事都是“為了他好”而發(fā)生,為什么我們不能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很多小孩子盼長大,就是因為處處要聽大人的,而大人看事情的角度與孩子不同,常讓孩子覺得是“被迫”去做。心不甘情不愿時,做出來的成績不好,被父母責(zé)罵,徒增親子間的摩擦。
其實真的要為孩子好,就要放手讓他去做,自己在后面作后援。即便他失敗了,這個教訓(xùn)也會使他終身不忘,他的一生會比那些從來不曾犯錯的人過得有意義。就動物來說,被人飼養(yǎng)的豬牛羊,它們的大腦都比原野上的同類小了三分之一;因為不需要為自己的生存去競爭,一切都有人在照應(yīng),腦就變小了。
我去幼兒教育研習(xí)會演講,講完后有好幾位老師跟我討論現(xiàn)在幼教的困難。其中之一,竟然是有幼兒園小朋友吃香蕉不懂得先剝皮,連皮帶肉一起塞進嘴里。我聽了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因為連猴子、猩猩吃香蕉都剝皮,怎么在“香蕉王國”長大的孩子反而不會了呢?一問之下,原來這些孩子從小被伺候得太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有的食物都是切好后擺在盤子里的,所以不知道吃香蕉要剝皮。
還有一個老師告訴我,她班上有個小女孩,除了蘋果,什么水果都不吃,因為家中只給她吃蘋果。我聽了除了嘆息,不知道說什么好,這是“愛之足以害之”。我們怎能保證孩子一輩子豐衣足食,有人伺候?教他獨立生活,不依靠別人才是為人父母之道。尤其只給孩子吃某種食物的父母,更是限制了子女以后在新情境的適應(yīng)力。因為動物天生就有“懼新癥”,對于任何沒有吃過的新東西都會害怕,會本能地避開它,這是一個演化來保護我們的機制。
自然界的食物很多,除非我們是樹袋熊,只吃桉樹的葉子,不然我們怎么知道哪些食物有沒有毒,吃了會不會送命呢?所以大自然讓我們演化出來一種“懼新癥”,除了小時候媽媽喂食過的食物,其他新的東西,一概是先回避再說。
我們在老鼠的實驗上看到,頭一次接觸陌生食物的老鼠會非常小心地只吃一小口。如果24小時沒有生病,它再回來吃多一點,要慢慢等它習(xí)慣這個味道,確信這種食物吃了不會致命后,它才會大口地吃。這是為什么老鼠藥都是劇毒的原因,因為如果沒有在第一次時把老鼠毒死,它是不會回來再吃第二口的。
雖然人類不像老鼠那樣,但是每個人的適應(yīng)力還是會因為小時候的習(xí)慣而有不同。人類也是演化來的,我們的孩子也有這種“懼新癥”。大約兩歲以后,他們就只吃以前吃過的食物,對于新的種類就不太愿意嘗試。所以美國嬰兒食品的種類非常之多,南瓜泥、豌豆泥、菠菜泥……就是為了要養(yǎng)成孩子從小吃各種食物的好習(xí)慣。偏食除了對孩子的健康不好之外,對他以后的人際關(guān)系也有妨礙——女主人一般不喜歡邀請吃東西挑剔的客人。對于智慧,現(xiàn)在的新定義是“在新環(huán)境中適應(yīng)新情境的能力”。孩子有多元化的習(xí)慣才能適應(yīng)多元化社會的需求,只給孩子吃某一種食物或把他保護得太好都不是正確的愛孩子之道。真正愛孩子應(yīng)該是把他訓(xùn)練得在沒有你的時候過得也一樣好。從小培養(yǎng)孩子接受新奇東西的習(xí)慣,他以后才能接納異己。
下一篇:教孩子,尊重7大底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研究稱乖巧不利于男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