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年來,出國讀書已不是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專利”,許多高中生和初中生也加入了留學大軍,中國低齡化留學現象凸顯。在國內升學難和就業難的壓力下,越來越多的高中生放棄了高考這座“獨木橋”,將視野轉向海外高校。而在低齡留學趨勢愈演愈烈的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我國教育體制存在的問題。
9月17日,在北京發布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2)NO.1》藍皮書指出,2010年,我國出國留學的高中及以下學歷學生人數為7.64萬,占當年出國留學總人數的19.8%。2011年高中生出境學習人數為7.68萬,占當年我國總留學人數的22.6%。
低齡留學熱潮
據2012年《中國學生留學意向調查報告》顯示,在“擬申請學歷”方面,研究生的申請比例比去年有所下降,申請大學的比例增至18.37%,留學低齡化趨勢愈演愈烈。該調查報告還認為,未來幾年,高中生申請出國留學將會增加。
然而,是什么因素催生了“低齡化留學”的現象呢?
從英國蘇賽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留學歸來的曹冰冰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高中生去國外讀,更容易被知名大學錄取,從而接受更好的教育。這是吸引國內高中生和初中生到海外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況下,高中就在國外讀書然后申請研究生的學生比本科畢業再去國外讀研的學生,更容易申請到知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因為國內和國外的錄取標準不一樣,所以一些初高中就在國外讀書的孩子在申請研究生時錄取門檻要低一些。”曹冰冰解釋說。
事實上,國內許多家長和學生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據麥可思聯合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的一組數據表明,高中生選擇出國留學的理由排在首位的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強職業競爭力”(38%)。而為“逃離國內升學壓力”也占到19%的比例。
上述的調查數據表明,現代出國留學者主要原因多是出于日常的“民生”考慮。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加深,使人民幣對外幣大幅升值,讓許多留學家庭的負擔減輕不少,這是催生低齡留學熱潮的一大誘因。
此外,就業難也是低齡留學生增多的原因之一,目前國內高校畢業的許多本科生都難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很多家長在高中時期就做好了留學準備,出國深造可以選擇留在當地工作,即使回國,“海歸”找工作也有優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人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國內教育資源的不足為低齡留學熱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而且短期內無法得到根本改善。未來一段時間,留學熱還會繼續,低齡留學生還會越來越多,這是時代潮流所趨。
不過近幾年,媒體頻繁爆出低齡留學負面案例,足以窺見低齡留學的風險。
業內專家建議,小留學生出國留學是一把“雙刃劍”。除非是有移民計劃,否則高中以下階段的孩子出國留學都需要慎重考慮。由于這類低齡留學的決定權更多掌握在家長手中,因此在選擇時,家長的意志顯得更為重要。
在留學前,家長需要明確東西方文化差異,對孩子未來的發展規劃有一個全盤的考慮,并且需要確保自身擁有足夠深厚的經濟實力,對未來可能面對的困難和壓力有所準備。
低齡留學需“量體裁衣”
“雖然低齡化留學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留學好還是不好,什么時候出國合適?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因人而異,勿要盲目跟風。但是提前做好規劃、有了充分的資料和心理準備,才有最大的勝算。”曹冰冰對記者說。首先費用要考慮清楚,畢竟到國外留學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因為身邊的朋友分布在世界各地,所以我對很多國家的學費都做了比較。不管是歐美還是日韓國家,針對留學生的學費都差不多。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在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就出去讀書自然對家里的經濟沒太大影響,但是一些經濟條件不太好或者一般的孩子在初高中就出去讀書卻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曹冰冰認為,留學不能是為了出國而出國,家長和孩子都需要提前做好求學道路的選擇,是選擇高考還是出國留學都需要提前思考,提早準備。留學并非是高的“備胎”,也不應該被看作一種學歷的跳板,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才是最好的。
近年來,中國低齡化留學生的比例已占自費留學人員總數的30%左右。隨著低齡留學者數量的激增,許多負面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不少留學生的父母傾其所有,甚至舉債將孩子送出國門,而留學生們自己對學業毫無規劃和準備,到了國外,每天和年齡相仿的中國學生在一起廝混,最基本的語言關都無法通過。有的學生因為覺得學業無成愧對父母,走上了打黑工或是其他歧途。
持續了10多年的低齡化留學熱潮,使得一批低齡化留學生處于中西文化的“夾縫層”。他們在異國難以立足,在國內卻又顯示出諸多不適應。有些留學者,因為出國太早,原有的文化根基不牢固,成長欠缺連貫性。
一個教育界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留學的好處既不能夸大其辭,也不能因為出現了一些問題而因噎廢食。出國留學是有好處的,留學即能體會國外自由的人文和學術環境,也能開闊視野。但要成功,其重要的因素還是來源于自己的努力,而學校有再好的環境和條件也只是外因。
而關于什么時候出國這個問題,其實因人而異。我國近代史上的“留美幼童”,平均年齡只有12歲,但出了不少人才甚至大師,成才與否與何時出國留學并沒有直接聯系。不過,就目前許多活生生的案例來看,至少以下幾種情況不宜低齡出國,一是家庭經濟條件不理想,債臺高筑供孩子出國完全沒有必要;二是孩子在國內“教不好”,寄望于出國能“教好”也并不現實,這本來就是一件量體裁衣的事情。
中國教育遭遇信任危機
據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總數為915萬人,比去年減少18萬人。這已經是自2009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首次下降以來連續第4年保持下降趨勢。除受生源因素影響外,棄考已經成為高考報名人數銳減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據中國之聲報道,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2012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近4年全國高考人數下降140萬,而統計發現,自2009年至2012年,我國應屆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的總人數已經超過300萬人,接近4年報考總人數的1成。棄考的學生中一部分選擇了出國留學。
種種數據和現象表明,現在我國的人才正在向國外“流失”。我國教育的問題既是學校自身的問題,也是教育系統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在這種壓力的背后,則是中國教育所遭遇的信任危機。
相比較前幾輪留學生出國深造是對先進知識的渴望和對改變國家民族或者個人命運的渴求外,現在的留學生則是對中國現行教育體制的一種無奈和逃避。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熊丙奇認為,一是“內地高考難”,有的家長不希望孩子受應試教育的折磨,早早做好出國留學的打算,還有的孩子則因成績不太理想,想繞過國內高考出國留學。二是家長認為“國內大學差”。
過去10年間,內地大學的聲譽隨擴招大幅下降,每年發生在高校中的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一次次損傷高校的公信力,一些家長認為還是把孩子送出國留學會學到真東西。
除出國留學這一重要因素外,高中畢業生放棄高考的原因還有一些學校為保住升學率“勸說”畢業生放棄高考、學生自覺高考無望放棄報考等因素。
“我們一定要反思,家長和學生為什么會做出這些選擇。從目前情況來看,與國外學校相比,國內大學確實存在著教育質量的問題,而教育質量的背后是教育制度問題:學校缺乏辦學自主權,沒有辦法用教育質量或者教育服務來吸引生源。因此,必須去改變這樣的狀況,真正推進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起現代大學制度。”熊丙奇說。
另據北京一位中學資深班主任介紹,目前高中選擇出國的學生中存在兩個極端,成績優異和成績排名較低的兩種學生群體。而且,在北京不少重點中學中,出現了“出國班”,甚至班里一半人選擇出國的現象。高中“空心化”現象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選擇出國的高中生中很多是學校的“尖子生”。這些留學生的家長有1/3是工薪階層,并不都是富人。
優秀高中生扎堆留學,折射出社會對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失望情緒”。只有優秀的學生和優質的師資互相推動,加上一流的學術研究,才能使大學成為一流。很多大學的科研,要依托于學生資源,一旦這種氛圍和資源消失,這些“頂尖大學”很快就會失去光彩。高校競爭力進一步削弱,反過來又導致對高中生吸引力不足。如此循環,發展前景堪憂。熊丙奇向記者表示。
低齡留學熱所折射出我國教育的不足和缺陷,把我國的教育體制推上輿論風口浪尖,越來越多的留學大軍到海外留學現象的背后,該如何進行深層次的教育改革與創新,已是中國教育無法回避的問題。
下一篇:揭秘培養魅力孩子的三大秘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該不該讓孩子參加“商演”?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