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北京一賣生姜菜販“北漂農民工爸爸”給兒子寫“家族史”走紅網絡
一個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賣生姜的菜販,起早貪黑,卻花費大量心血一邊賣菜一邊寫作,以20多萬字日記和劇本記錄了一家5口的“北漂”生活。日前,北京“生姜叔”姚啟中突然在網絡上走紅。
邊賣菜邊寫作引炒作質疑
北京,西城區天陶菜市場,一個堆滿了生姜的攤位上,一塊寫有“北漂農民工爸爸”字樣的牌子格外顯眼。
“我是安徽人,今年40歲,來北京16年了。”在嘈雜的車流和討價還價聲中,經常一邊賣姜,一邊查字典的他特別顯眼。他拿出隨身攜帶的用塑料袋包好的稿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文字。
在菜攤上伏案寫作的照片被媒體發布后,不少網友對他堅持不懈的精神表示敬佩。但也有網友提出質疑,一邊賣菜一邊寫作,他這不是在炒作吧?
一個普通菜販的生活,怎么能寫成厚厚一疊?“能寫的事兒太多了,我在北京賣菜10多年,一共搬過9次家、在8個菜市場戰斗過。”既曾“被一群冒牌的‘聯防隊員’敲詐走100塊”,也曾“遇到幾位非親非故的‘貴人’幫我安頓下來”。
愛子情深寫屌絲“家族史”
在豐臺區娥鳳營村租住房子內,記者來到姚啟中不到4平方米的寫作間,除了簡樸的書桌、櫥柜,最為顯眼的是貼滿了墻壁的獎狀和證書。
“你看,是我孩子的卓越逼得我不能虛度光陰!”老姚大聲說,“他從6歲起就給我爭光了,在學校成績名列前茅。”
5年前,正在上小學的小兒子姚五一被兒童電影《李童》劇組選中,出演男一號。這件事改變了老姚一家平凡的生活。每天出攤之外最重要的事,就是記錄下生活的坎坷與感悟。在他眼里,這是他培養孩子的獨特方式。
翻開題為《樸實生活》書稿第一章,工整的字跡映入眼簾:“1997年秋收農季結束后,我懷揣著賣半畝芝麻得到的180塊錢,同全家背井離鄉一起踏上綠皮火車‘咣當咣當’來到這座車水馬龍的夢想天堂!”
“這篇《樸實生活》寫的是家族史,從上世紀60年代爺爺窮得吃不上飯,寫到上世紀90年代自己和親戚一起外出打工奮斗,再到如今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這篇《打工遭遇見聞》寫的是遇到的各種倒霉事。這篇《感‘三恩’》寫的是在北京遇到的好人。”
兒子:不能讓他再受欺負
姚啟中的兒子,16歲的姚五一目前在北京一所武術學校就讀。
“我看了這本日記才知道,父親這些年生活這么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不能讓他再受人欺負了。”說到這里,這個習武出身的孩子忽然低下頭,眼里噙滿淚水。
在網上,這位父親令不少網友產生共鳴。網友“老王家的小坨”說:其實父母的經歷和人生感悟就是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而不是房子、車子、票子、綠卡。(據新華社)
下一篇:早教:培養小男子漢5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人和孩子哪個錯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