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媽媽就是你的一雙腳”
每天推著癱瘓兒上學 (江西)新余“最美陪讀媽媽”感動眾人
清晨,在通往(江西)新余市渝水區下村鎮城坊小學花堆教學點的路上,人們經常看到一位身材瘦弱的年輕婦女,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小男孩往前走。年輕婦女還不時低頭和小孩耳語幾句,兩人隨即呵呵樂了起來。
這個場景,對許多生活在下村鎮虹橋村周圍的人來說,都很熟悉。他們是一對母子,兒子吳康樂9歲剛讀一年級,母親吳素蘭為送腦癱兒子上學,每天推著輪椅往返于家與學校之間,一天四趟,無論寒暑風雨,從未間斷。因此,人們稱她為“最美陪讀媽媽”。
生下腦癱兒也不拋棄
近日,記者來到下村鎮虹橋村委會槎江村,在吳素蘭家簡陋的客廳,她的兒子正坐在輪椅上做著暑假作業。吳素蘭的一家住在一棟平房內,屋內僅粉刷了一下,也沒什么像樣的家具,家境顯得比較寒酸。
記者還沒開口,吳素蘭的眼淚就流了下來。9年前,小孩因為難產,導致一度窒息,損害了健康,出生后被確診為腦癱。醫生說,小孩肢體發育緩慢,運動無力,說話都有障礙,將來可能一輩子只能躺在床上。聽到此結果,吳素蘭夫婦整天以淚洗面。
父母希望孩子以后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給他起名叫吳康樂。當時周邊好多人都勸吳素蘭放棄這個孩子,把他送到福利院或者送人,但吳素蘭堅持將這個孩子留在身邊,并不顧一切地去照顧和愛護。“他是畢竟是我身上掉下的肉,我狠不下心來。”吳素蘭誓言不拋棄。
幾年來,吳素蘭只要聽說哪里有治療腦癱的醫院,就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先后花掉20多萬元,現在家里是一貧如洗。由于醫生都說孩子的病無能為力,所以后來也就沒再去接受治療。按照醫生的建議,吳素蘭每天堅持起床后為兒子做一個多小時的全身按摩,扶他走走路,活動活動筋骨,盼望奇跡能在孩子身上發生的。
每天推著兒子去上學
慢慢長大的吳康樂,看著同伴一個個背著書包去上學,而他只能坐在輪椅上看著,眼里滿是失望。
“媽媽,我什么時候可以像別的小孩一樣上學呀?我想上學。”去年9月1日,正值秋季開學,看著村里同齡孩子一個個高高興興地上學報名,吳康樂哭泣著對媽媽說。聽了兒子的話,吳素蘭忍不住落淚,她做出一個艱難決定:背著兒子完成學業。
吳素蘭夫婦于是帶著兒子來到城坊小學花堆教學點,詢問學校能不能接收吳康樂。校長在了解情況后,被吳康樂的求學精神打動,決定收他入學。但由于吳康樂腿腳不便,有時還大小便失禁,家長必須每天到校陪讀。吳素蘭二話沒說便答應了,表示再苦再累都會堅持下去。
從這時開始,吳素蘭每天6點就起床,做好早餐后,為兒子做一個多小時的全身按摩,吃完早飯用繩子把兒子綁在身上,然后騎自行車送到離家3里遠的學校。開學后不久,學校組織為吳康樂同學捐款,為他購買了一輛輪椅,此后吳素蘭每天都要推著輪椅上的兒子,往返于家與學校之間,一天四趟。
“學校老師一直對孩子都很關照,非常感謝。可惜我們父母能力有限,不能將他的病治好,希望社會上有更多的好心人給予我們幫助。”吳素蘭說著說著,又心酸地流下眼淚。
吳素蘭說,小康樂原本就不幸,“但我們還是希望他能與別的孩子一樣,有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快樂成長。目前他雖然身體是殘缺的,但我們不能讓他在心理上也殘缺呀?所以讓他與別的小朋友一樣能接受正規教育,是我們做父母的最大愿望”。
會陪兒子一路走下去
吳素蘭告訴記者,很多人看見她養著一個這樣的孩子,都向她投來異樣的眼光,就連親戚朋友也對她堅持照顧腦癱兒子的決定不理解。“經濟上的壓力、身體的勞累我都可以忍受,最讓我難受的是別人的指指點點。”
為了讓孩子不自卑、不自閉,吳素蘭經常推著兒子到人群中去,鼓勵小康樂:“你除了不會站起來,不會走,什么都能做,且做得不比別人差。”
吳素蘭的丈夫吳福根是一個泥瓦匠,本來是家里的頂梁柱,最近又因患腎結石剛做完手術,目前在家休息,耽誤了不少活。
小康樂經常問母親一些問題:“媽媽,我的腳還有治嗎?我要像其他孩子一樣自己上學。”“媽媽,爸爸生病了,我們家就沒人賺錢了呀。”每次,吳素蘭都含著淚安慰兒子說:“你的身體有些蟲子,只要把壞蟲子趕走,你的病會治好的,就會健康快樂的。”“爸爸病好了就可以出去賺錢。”
在吳素蘭心里,她認為上輩子欠兒子的,所以不管有多難,她都會默默承受著。她經常對兒子說:媽媽就是你的“一雙腳”,不管你想去哪,我都會把你送到哪。“我小時候由于家里貧窮,上小學一年級就輟學了,所以我不能讓他跟我一樣不識字。”吳素蘭說,盡管家里經濟拮據,再艱難她都不會放棄,將一直陪著兒子讀下去。
談起未來,吳素蘭說:“有了文化,他長大后能開店或者干點別的養活自己。如果他能考上大學,我將繼續照顧他完成學業。”吳素蘭的話語里,透著一個做母親的希望與責任。
下一篇:美國式暑假點醒中國式家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孩子”咋成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