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為了減輕孩子的負擔,還寶寶一個美好童年,去年底,教育部下發《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去“小學化”后,很多幼兒園的課程或興趣班被取消,孩子的時間該如何支配呢?專家又有哪些方面的建議?
政策回顧
“小學化”幼兒園要整改
去年12月,教育部下發《關于規范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進一步規范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通知》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嚴禁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和組織征訂各種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以各種名義向幼兒園推銷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幼兒園不得要求家長統一購買各種幼兒教材、讀物和教輔材料。存在“小學化”現象的幼兒園、舉辦招生選拔考試的小學一律不得參與評優、評先。設立家長舉報電話,加強社會監督。
數字點擊
92.5%的幼兒園無興趣班
為了解上海幼兒園學科化、小學化的程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日前從全市1252所幼兒園中,隨機抽取200所幼兒園,對園長、教師、保健員、保育員、家長、大班幼兒開展全面調研。其中,調研顯示,有92.5%的幼兒園沒有任何興趣班 (特指每天16時以后收費的學科類興趣班),僅有7.5%幼兒園舉辦了學科類興趣班。值得關注的是,相比公辦幼兒園,民辦幼兒園的學科化傾向較為明顯。數據表明,僅1.8%的公辦幼兒園辦有學科性質興趣班,而在民辦幼兒園,這一比例高達19.7%。
70%家長不希望園方開設學科教學
根據上海市幼兒園保教質量調查,公辦、民辦幼兒園家長不希望園方開設學科教學的比率分別達到79.8%和66.4%,而認同的家長比率分別為15.7%和27%。這一結果表明,大多數家長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期間接受學習拼音或認字等學科教育。
25%的家長呼喚興趣班
讓人擔憂的是,尚有近1/4的家長認為“孩子如不參加興趣班,會輸在起跑線上,不如別的孩子”。即使大部分家長不贊同上述觀點,事實上,近2/3的父母還是會把孩子送去興趣班。其中,參加社會辦班的占58.1%,既參加幼兒園興趣班又參加社會培訓的達到14.1%。按申城幼兒參加興趣班的種類來看,參加人數最多的為繪畫,占22.2%;此外,英語、美術、藝術類等興趣班占20.5%,數學類及思維訓練興趣班占21.6%。
家長心聲
支持派:不上輔導班不會對孩子造成多大影響
劉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幼兒園中班,她有一個原則,就是不給孩子任何負擔。但是她會給孩子買一些VCD讓孩子自己在家里學。在選擇VCD方面,她會選擇一些寓教于樂的系列片,讓孩子在玩中學到知識,而不是生硬地報什么輔導班。對于如果不上輔導班孩子將來上小學是否能跟上課程這個問題,劉女士表示,拼音、識字等內容會讓孩子跟著VCD學,她發現女兒已經跟著VCD認識了很多漢字了,將來應該不會跟不上的。
麥蒂媽媽也表示不會急著讓孩子學拼音等內容,她覺得提前學習意義不大。再說先讓孩子學了,到上學該學的時候就沒興趣了,上課不集中,她本人小時候就這樣。上小學時,因為老師講的內容在家爸媽都教過她,她上課就跟別人說話。
反對派:學沒學過還是有區別的
章女士的女兒今年就讀于浦東新區一所民辦小學,上小學之前她從沒為女兒報名參加任何學科類的培訓班,而是根據女兒的興趣愛好報名參加了一個美術班。每天從幼兒園回家后,孩子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瘋玩,對于這個“散養”模式,章女士和先生都很認同,認為反正到了小學有專業的任課老師會教,也沒必要讓女兒過早接觸。
但是在女兒升入小學一年級前,章女士卻對自己做法有些后悔。在暑假中小學班主任第一次上門家訪,問到了孩子之前是否有學過拼音、20以內的加減法、英文字母等,這些章女士的女兒平時略有接觸,但因為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所以掌握得不全面、不完整,為此班主任提醒她可能在開學時孩子在學習上會有些吃力,因為從以往經驗來看多數孩子在小學前已或多或少學過了這些知識。
果然在新學期開學后不久,女兒就回家和父母抱怨身邊的同學早已學過老師在課堂上教的知識,只有自己對此似懂非懂,這也一度影響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雖然這一情況在半個學期后改善了不少,但還是給章女士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園長、教師說法
公辦幼兒園:一直嚴格按政策執行
長寧實驗幼兒園園長周劍表示,作為示范幼兒園,長寧實驗幼兒園一直按照政策執行,園區內從來沒有開辦過任何形式的興趣班,這一情況在孩子入園前也會跟家長講清楚,幼兒園一直按照二期課改的內容進行教學。
民辦幼兒園:將興趣班時間改為活動時間
某民辦幼兒園園長表示,對于教育部的這個通知,雖然表示十分無奈,但是必須得按政策執行。以前,孩子上課學習學科的時間改成了游戲或者活動時間。
小學一線教師:多數孩子有學科基礎
黃浦區某小學的語文袁老師表示,一般來說進校的孩子對拼音和簡單的字詞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些孩子甚至已經可以讀報了。在和家長溝通中,她也得知部分家長在孩子幼兒園時就報讀了興趣班,就是擔心孩子在開學后跟不上老師和全班的進度,想提前讓孩子學。
虹口區三中心小學英語教研組組長董海運說,如今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多少都有些學科知識的功底,很少會出現一張孩子是“白紙”的情況,她認為主要原因是家長自身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同時對孩子早期教育這塊十分關注,不甘孩子落于人后,有些家長會為孩子報名參加學科類的培訓班,有些家長會自己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識。
當被問及小一新生在開學前最好能掌握哪些英語學科的知識時,董海運表示,這一兩年一年級的新生逐漸開始使用新版的英語教材,詞匯量比以前多了,聽力和口語的要求也有提高。因此她建議,最好能在上小學前掌握26個英語字母的讀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水果、動物、顏色等的單詞,還有一些簡單的問候語,如介紹自己、打招呼等。董海運強調,而提前接觸這些知識,也不會讓孩子在新學期開始就覺得一下子很有難度。
專家建議
■應將鍛煉孩子體質放在首位
上海市托幼協會常務副會長譚星說,關鍵在于如何改變家長的觀念,現在幼兒園中是不開興趣班了,但家長轉而在社會上尋覓機構來為孩子“加餐”,家長帶著孩子周末“趕班”的現象不是沒有,其實在幼兒園中并非完全不教孩子知識,在一些游戲中也會穿插知識的教授。她建議家長,還是應將低齡孩子的體質放在首位,畢竟有了好的身體素質做基礎,今后才能更全面地開發大腦,而且在孩子運動的過程中,也在逐步培養他們的敏捷和機智。
■去“小學化”不能一刀切
華東師大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教授王順妹表示,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也不能搞“一刀切”。孩子上大班后是可以學習一些識字、數學等內容的。因為他們已經具備了這方面的認知能力。有些家長也表示,社會機構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但五花八門很難選擇,收費又高得嚇人。相比之下,幼兒園興趣班的收費節省了不少,還省去了孩子雙休日在外上課的麻煩,希望幼兒園能夠重辦興趣班。
■潛移默化好過刻意學習
幼兒園取消了學科類興趣班,但是有些家長對這個舉措并不“領情”,認為這表示自己還要花錢為孩子報讀市面上的培訓班,還不如幼兒園老師教得放心。專家建議,部分家長選擇為孩子報讀興趣班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不如讓孩子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科類的學習,如每天保證孩子一定的閱讀時間,這可以讓孩子認一些簡單的字;或者平時和他用簡單的英語聊聊天。
下一篇:父親常陪孩子玩會家庭更牢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贊美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