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不需要強迫孩子學習,學習是孩子的天性,這種天性你可以在孩子的一舉一動中發現。舉個例子來說:小孩子喜歡反復地按燈的開關,按的時候還會隨著燈亮、燈滅而興奮。他這樣做正是在利用周圍環境進行科學的學習。當他發現自己的行為會產生燈亮、燈滅的效果時,就想找到原因。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天生就想接觸超出他理解能力范圍的東西。一旦孩子發現了問題,就會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孩子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時,會做出一些大人覺得出格或者不好的舉動,作為父母會很自然地阻止他的動作。父母容易認為孩子的動作不得要領,很隨意而且很危險。其實,我們大人的思維方式需要改變!需要更有創造力,學習去欣賞孩子的獨特思維,欣賞他們不可思議的動作,欣賞他們做出的那些對成年人來說輕而易舉、極其平常和普通的動作。
實際上,撫育孩子的過程正是一個不斷在孩子身上看到奇跡的過程。
撫育孩子的過程正是一個不斷在孩子身上看到奇跡的過程。
在學前教育時期,孩子會經歷“敏感期”。這段時間孩子主要依靠周圍環境進行學習。這就意味著媽媽要盡量創造條件,以滿足孩子早期教育的需要。
首先,媽媽老師需要在家中布置一些漂亮的裝飾,以孩子為中心準備一個學習環境。我并不是說要完全照顧孩子的奇思異想而不顧大人的生活理念。我的意思是不要把家布置得像學校,好像20多個學生要面對一個老師那樣的班級。媽媽老師與學校里的老師可不同,她要懂得充分挖掘自己孩子的天賦,幫助孩子建立主動學習的動力,不讓他依賴媽媽的提醒和監督。
在家庭環境中,媽媽如果能夠做到欣賞孩子的行為,挖掘孩子的潛在能力,就已經在發揮自身教育潛能上邁出了戰略性的一步了。
接下來媽媽老師需要了解孩子最突出的天賦,解讀孩子在學習中所發出的信號,在家中給孩子提供最有力也是最有效的支持。有時你會發現你誤解了孩子所發出的信號,從而提供的幫助是錯誤的。沒有關系!請記住,你已經研究和探索了適合孩子的很多方法,比如,如何讓孩子安然入睡。你正在進步!
之后,媽媽老師要學習的是適應孩子不斷增長的學習需要,為孩子制定更加科學的學習方法。正如媽媽持續地在刻度尺上為孩子記錄不斷增長的身高一樣。在這一過程中,你將會發現你和孩子更加快樂了,你們的關系更加親密,你的孩子逐漸接受并喜歡你對他的教育了。
獨立
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中,最大的障礙是我們做父母的不能理解孩子的獨立。談到這里,你知道孩子有被稱為“可怕的兩歲”的階段嗎?
其實,在孩子入學前的這個階段,根本沒有必要向他發火,你眼中孩子的叛逆,只不過是他獨立意識的覺醒。他在接受和面對事情的時候,他需要自己找到一個他愿意接受的方式,并堅持那樣做罷了。這沒什么不好理解的,因為我們通常做事情的時候,也是愿意隨著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果孩子覺得大人能夠理解他,他就不會有過激行為,更不會在商店門口滿地打滾和尖叫了。
父母的知識就是父母的能力。如果你對孩子的性格和習慣能多一些了解,你就可以將孩子“可怕的兩歲”變成“美妙的兩歲”。同樣的道理,還有3歲、4歲和5歲……
父母的知識就是父母的能力。
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是非常好的事情,這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他們會學會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帶、自己倒牛奶,他們愿意像大人一樣自己做所有事情,比如去掃地,去扔垃圾,把弄亂的玩具裝回箱子里等等。
當然這樣的獨立行為會有危險,特別是當孩子要你放開手,自己猛沖進汽車行駛的馬路時。這時,我們要告訴他們:“不可以!在有車的地方必須抓住媽媽的手。”我們必須告訴孩子不聽話的結果:“你還太小,不會看車。車子也許會很快沖向你,如果你在馬路上亂跑,媽媽會打你的屁股。”最后,我們要堅決執行我們的命令。
但當你和孩子在廚房時,如果孩子試圖自己倒一杯牛奶,這樣的舉動既不危險,也不是在挑戰權威,盡管孩子可能會做得一團糟,但這只是孩子的天性,是他為自己建立自信的機會。如果父母同樣用馬路上的一幕來管教孩子,就會使孩子感覺很困惑和委屈。這時候,你要鼓勵他去做。
我建議父母微笑著說:“你是想自己倒牛奶嗎?”如果孩子需要你教給他如何倒牛奶的方法,就告訴他:“寶貝,把你的左手放在紙盒下面,穩穩地舉起盒子就行了。”如果孩子太小,還不能舉起牛奶盒子,你可以幫助他,把牛奶倒進一個小一點的罐子里,告訴他怎樣倒牛奶(你的手要在罐子下穩穩地托著)。
讓孩子的嘗試能夠成功
給孩子額外的時間:
幫助孩子的嘗試能夠成功,有一個關鍵之處,就是要給孩子留有充分的時間做他自己要做的事情。當你要帶孩子外出的時候,計劃出額外的15分鐘,讓孩子從容不迫地準備完他所需要的。這些時間不會給你造成什么損失,反而會在以后給你巨大的回報。讓事情盡可能簡單,做起來盡可能慢一點,這樣更適合孩子參與其中。雖然對于父母意味著幾乎每件事都需要等待5分鐘,因為匆匆忙忙是我們大人的生活方式。
給孩子額外的關注
如果我們教給孩子做事的正確方法,孩子就會養成正確做事的習慣。如果我告訴你,你教一個兩歲的孩子端麥片粥放到桌子上,他能做到一點也不灑出來,你會感到很驚訝。
首先讓他看你是怎么倒的。你小心謹慎的做事方法是他成功的基礎:用兩只手給孩子做示范,一邊走路一邊看著手上的碗,你要走得很慢、很小心,有時動作可以夸張一些。然后慢慢坐下,并且保持精力集中。我保證,孩子會被你這樣的舉動吸引。告訴他在坐下之前應該怎樣把碗放在桌子上,注意不要讓麥片粥灑出來。現在可以讓孩子來試試了,你別把碗里的粥盛得太滿就行。若孩子也能成功地做到,會帶給他很大的滿足感,他會因此而興奮,并且牢牢記住。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他都會這樣做。
孩子天生就愛模仿,要想讓孩子不把事情搞得一團糟,最好的辦法不是讓他們什么事都不做,而是要讓他們更加注意我們是怎么做事情的。當我們把做事時應該有的仔細夸張到吸引孩子注意的時候,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并且我們做事情時,也要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參與進來。
用孩子可以身體力行的方法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些事對孩子的挑戰太大了,會占用他們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時候,我們要幫他們想一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并且這個辦法是他們身體力行就能辦到的,而不是你口頭傳授的:你要這樣,你要那樣,你不可以這樣等等。
比如孩子有時會糾結于系紐扣,因為這件事對孩子來說太困難了。當你看著他艱難地做這件事時,去幫幫他吧。找一件有大紐扣的襯衫,或者是帶拉鏈的夾克衫,還可以用牛仔褲上的扣子,把這些東西放在桌子上讓他們練習。一旦孩子能掌握這些技巧了,他會更有自信地學習扣自己衣服上的扣子。
接下來是學習穿衣服。先把夾克衫放在孩子面前,正面朝上,把它打開,衣領靠近孩子。現在可以讓孩子彎著腰,把他的胳膊放進袖子里,這時夾克衫有一半已經穿到身上了,孩子只需穿好另一只袖子就可以了,而你只需要幫他拉好拉鏈。
有了上面的兩個例子,我想你現在肯定知道如何教會孩子拉拉鏈了。
最后,如果孩子還不能做這件事,你就要輕聲地說:“你需要再長大一點才能倒牛奶。等你準備好了,媽媽就教你。”孩子也需要尊重,你對待他們要像對待你的朋友一樣。成年人不小心時也會把牛奶灑出來卻不會有人去責備,灑牛奶的事情不管在多大年紀的人身上都會發生。如果孩子很想學習做某件事,但他還沒有準備好,不能完全做好,你就需要分析他的目的。就拿倒牛奶這件事來說,如果他只是好奇就想自己倒牛奶,又不愿意學習怎樣能把牛奶倒好,你可以先讓他練習倒大米,隨后你會發現他很愿意學習他能做好的事情,不久他就會倒牛奶啦。
在孩子小的時候,盡量給孩子選擇權。你可以問他:“你想穿紅襯衫還是藍襯衫?”然后盡可能鼓勵他自己穿衣服。有松緊帶的褲子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學會自己穿褲子,然后再學習穿牛仔褲。如果他在穿襪子這件事上很糾結,給他一雙大人的襪子讓他練習,那么他學習穿襪子的過程會變得相對容易。在他學會系鞋帶之前,多鼓勵他自己動手。父母需要做的事情,只是幫他把困難的事變得簡單。
要經常鼓勵孩子,即使他只取得了很小的進步。也許孩子剛開始學習穿衣服時,會不小心把衣服穿反。我們可以在他心情好的時候給他一些溫柔的建議:“寶寶,你看到標簽了嗎?有標簽的一面一般都是衣服后面,我們穿對衣服,才會更帥。”
當孩子漸漸長大,更應該培養他獨立的性格。孩子有了時間概念后,給他買一個鬧鐘,早晨讓他自己起床。吃飯時,讓他自己夾菜,自己盛飯,甚至在你做飯的時候,還可以教他做一些簡單的飯菜。
你耐心地對待孩子,積極培養孩子的獨立個性,很快你就會看到孩子比以往更加安靜、更加聽話了,力所能及的事做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了。
媽媽的付出,就是在為孩子的未來投資。當你覺得自己越來越缺乏耐心,請記住擺在你前面的是:孩子在等待父母幫助他成長,幫助他挖掘與生俱來的潛能和能力!所以,為人父母真正的工作是每天鍛煉自己的意志,多學習,多思考。
在孩子小的時候,盡量給孩子選擇權。
下一篇:家庭訓練寓教于興趣之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改變現實,用愛喚醒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