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011年,中國的父母一下子有了很多與動物相關的代號:“虎媽”、“狼爸”、“貓媽”、“羊爸”……一時間國內家庭教育“動物兇猛”。(《中國青年報》,12月28日《2011家庭教育“動物兇猛”》)
據悉,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斷被冠以動物稱號,初創是美國耶魯大學的華裔教授蔡美兒。她的《虎媽戰歌》轟動全美,其中的許多育女招數讓美國人心驚膽戰,讓中國孩子懼怕有加:不準經常看電視或玩電腦游戲;不準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不準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于“A”;不準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而與“虎媽”嚴厲教子相對應的,則是溫和教子、鼓勵為主的“羊爸”。同時,“三天一頓打,孩子進北大”的“狼爸”蕭百佑也沖進人們的視野。而與家庭教育“動物兇猛”相對應的,則是這些“兇猛動物”的家庭教育著作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刷新,其背后所暴露的恰是眾多家長爭相效尤的盲目。
其實,眾多家長和社會公眾之所以如此熱衷推捧“虎媽”、“羊爸”以及“狼爸”等,其背后目的非常簡單:希望能復制成功的案例,幫助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但讓人遺憾的是,恰恰是這種盲目的信奉和追捧“兇猛動物”,導致眾多家長不由自主的陷入了另一種誤區甚至是畸形的家庭教育。國內諸多地方頻頻爆出的暴力家庭教育、棍棒教育、強制體驗、艱險磨難教育以及縱容教育等等消息,無不證明了這種隨意模仿、盲目照搬“兇猛動物”所帶來的的缺失與不足,甚至慘痛教訓。
對于青少年而言,其成長是一個不可復制的過程,而家庭教育在這個的過程中,與學校教育相比,甚至比后者更承擔著重要的引導、熏陶和影響重任。可以說,擁有一個科學而健康的家庭教育氛圍,那么孩子的全面成長就有了一半的機會和氛圍。
因此,對于家庭教育而言,需要的也不僅只是一種來自于家長的給予和付出,而應該是家長和孩子雙方共同的參與和努力。從個體成長的角度看,每個人都是不可復制的人類產品。而家庭教育想要取得成效,就必須首先關注和重視每個孩子的個體特點,科學理性的選擇施教方法,并以孩子的成長和成才輔助需求去施以不同方式和方法的教育。如果千篇一律的模仿、照搬他人經驗,如果把孩子當作可復制的對象去引導和馴化,那么其結果注定是失敗的。
因此,對于家庭教育而言,不需要的不是“動物兇猛”,而應是理性和人性。
首先,科學的家庭教育需要理性,這個理性要求每個家長都能在熟練掌握基本的教育引導方法和相關的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針對每個孩子的成長需求,根據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以及性格、愛好、特長等,施以有目的的、科學的、能夠迎合孩子成長規律的、也能體現現代社會對個體成長要求的家庭教育。這種家庭教育必須做到以科學的理論和方式、方法為基礎,以靈活的途徑和載體為依托,以機動和多樣的教育方式、方法做保證。
其次,科學的家庭教育更要人性。家長必須把孩子當作一個有自主權、成長權和自由權的生命個體去對待,必須做到平等面對孩子,以孩子的成長為施教的主體,時刻為孩子營造充滿人性色彩的成長環境和氛圍。只有這樣的家庭教育,才會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容易現實出效果。
當下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忽視的恰恰是理性與人性。因此,如何真正創造出一種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的教育方法,是每個家長面臨的難題,也是必須面對的難題。
下一篇:教孩子為自己喝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女關系決定女兒性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