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今年6月,北京華彩藝術館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共同啟動了“華彩藝術教育救助”項目。這個以“傳播藝術·提高素質·啟迪心靈”為宗旨的慈善項目,目的是通過對少年兒童,特別是貧困兒童進行藝術知識教育、藝術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增進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
8月6日,一場溫馨的“燭光音樂會”在華彩藝術館上演,音樂會上,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理事長魏久明表示,希望有更多的藝術家投身到慈善事業中來,幫助孤兒、流浪兒以及其他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使他們有機會走入藝術殿堂,用音樂、繪畫啟迪他們的心靈,激發出他們潛在的藝術天分。
音樂會點燃心中的燭光
8月6日,展示著中國當代學院派頂尖名家油畫的華彩藝術館飄起了悠揚的琴聲。寬敞的大廳內,數十張自閉癥兒童和玉樹孤兒的畫作擺放得比名家力作還要醒目。中央美院教授、聞一多之子聞立鵬,清華美院副院長劉巨德等著名畫家興致盎然地點評著孩子們的習作。素有“軍中百靈”之稱的歌唱家趙真燕和9名來自玉樹災區的女孩親熱地擁抱在一起。
遍尋燭光音樂會的現場,卻尋不到搖曳的燭光。華彩藝術館負責人代文華說,這“燭光”代表的是“華彩藝術教育救助”項目要弘揚的“紅燭”精神。在藝術館一層的主墻邊,就擺放著由聞立鵬和多位愛心人士共同創作的油畫作品《紅燭》。代文華說:“大家希望這種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紅燭精神,能照亮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場音樂會,能點燃更多人心中的那一盞慈善的燭光。”
音樂會在鋼琴獨奏《夕陽簫鼓》中緩緩拉開了帷幕。端坐在臺下的9名玉樹孤兒,隨著琴聲輕輕搖擺著身體,宛如一簇簇跳躍的燭光。
繪畫音樂治愈孩子內心傷痛
玉樹震災之后,有100多名孤兒被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接到了北京,在新的家園學習和生活。裴麗娟是暑假期間照顧其中9名女孩生活的志愿者,她說,這些藏族孩子天性熱愛音樂和繪畫,聽到樂曲響起,就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安靜的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拿起畫筆,涂抹自己的心事。其實,在她們看似快樂的外表下,有一顆曾經受到重創的心,她們都在玉樹地震中成了孤兒。為了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特意為他們請來了心理輔導師。安排他們觀看地震前的玉樹風光片和地震后的玉樹資料片時,有的女孩哭暈了過去,有的淚流滿面、雙手合十不停地念經禱告。
裴麗娟說,是音樂和繪畫讓孩子們的心平靜了下來。“華彩藝術教育救助”項目邀請這些孩子到華彩藝術館參觀,在老師的指導下畫畫,畫里有家鄉地震前美麗的風景,有善良的藏族老鄉,有山、有樹、有白云,甚至一株小小的花草,美好的一幕幕在她們眼中、筆下定格。
在燭光音樂會上,綁著彩色發帶的玉樹女孩索南拉毛說,她還要繼續畫下去,把她記憶中的家園,把她在北京的新生活呈現在畫紙上。
“我們永遠是你們的家人,無論發生什么事,都不要忘記,你們有家;風雨再大,你們有家!”音樂會上,剛剛被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聘為“華彩藝術教育救助”項目愛心大使的趙真燕對著觀眾席中9名藏族女孩深情說道。孩子們一邊不住點頭,一邊熱情地鼓起掌來。
把慈善和藝術結合起來
代文華說:“前段時間,我有機會去了一所自閉癥學校,那里的孩子看起來不愿與人交流,但我發現,他們對繪畫、音樂都很敏感,藝術是他們與現實社會溝通的特殊語言。后來,我們又邀請了一所特教學校的30多名自閉癥孩子和他們的家長來藝術館參觀。那天,我們的藝術館為他們清了場,所有工作人員只接待他們這一批觀眾。家長和孩子們的興奮表現讓我很受觸動。有一位老師跟我說,這是他們的孩子第一次走進藝術的殿堂,從此他們的人生中少了一個遺憾。有的家長說,看到自閉癥孩子的畫能夠參展,很受鼓舞。這給我們很大啟發,我們可以運用藝術這種特殊的語言,幫助那些不同尋常的孩子。”
“關注了藝術與慈善之后,我們發現已有的針對孩子的救助活動,多是在物質層面上,而我們想做一個可以從心靈上幫助孩子們的項目,想用藝術教育為手段,幫助他們增強藝術表達能力,增加自信心,進而在精神上引領孩子們,幫助他們敞開心扉,融入社會。”代文華說。
當然,代文華也認為,現在做慈善事業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社會上很多人一聽你說慈善,就聯想到你要讓他掏錢,馬上就退避三舍,根本沒聽清你想說什么。“我們是想實實在在為孩子們做點事,哪怕只是教會了唱一首歌,教會了畫一幅畫……但就是這樣,也有人懷疑我們是‘拿孩子作秀’,我們不想去爭辯什么,只要孩子們愿意學,有收獲,我們就會堅持幫助他們。”
下一篇:解答:聰明孩子為啥學習差?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孩子“精神嘉獎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