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生活游戲:“好”結果與“壞”結果(5歲)●
一天,天剛一黑,就停電了。我找來火柴,點上蠟燭。在幽幽的燭光里,我和兒子只好聊天打發時間。
我挑起話題:“這火呀,有好也有壞。是吧?”兒子似乎沒明白我要說什么,我又說,“劃一根火柴,火就有了,我們想象一下,如果火太大了,會怎么樣?”
兒子說:“房子燒沒了。”
“燒成什么樣子呢?”
“家里什么東西都沒了,地上全是破爛的一堆。”
“還有呢?”
“天燒黑了!”
真新奇的句子啊!我驚訝地說:“天燒黑了?”
“是呀,那煙不是黑的嗎?煙跑到天上,不是天就燒黑了嗎?”我連連點頭稱是。
“水也燒干了,人燒死了,動物燒焦了……”兒子越說越沉重了,大概是在想象眼前的場景吧!
過了會兒,我又說:“剛才我們說的是火帶來的壞結果,是吧?那火能不能帶來好結果呢?”
兒子想了想,說:“有啊,做燒烤,冬天烤火取暖呀,點火照路,現在也在點蠟燭呀……”
※游戲意義:
很多事物都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來思考、想象。這個游戲可以拓寬想象的方向,豐富想象的內容,促進孩子的正向思維和反向思維的發展,學習考慮事情時從正反兩個方向去考慮,最大限度地挖掘思考力度和想象空間。
※游戲啟示:
我在引導孩子去想象結果的好和壞時,是從因到果的。父母們也可以從果到因,即從一種事物中引導孩子思考和想象它的不良動機和良好動機(或叫有意行為和無意行為)是什么,這也能教給孩子分析問題的策略。比如有個人逛街要掏錢買東西時,發現錢包里沒錢了,不良動機可能有:被小偷偷走了,被人搶走了;良好動機可能是:借給路遇的朋友了,給街邊的乞丐了,義捐了,等等。
【溫馨提示】不要對想象評頭論足
不管孩子如何想象,想出什么辦法,是否能解決問題,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參與了想象活動。有些大人認為不合理的,比如幻想出來的東西,異想天開的不可能的事,都有創造性的特征。因此,我們不要以常人或成人的眼光來看待,鼓勵、積極評價才是保持孩子想象興趣的動力。
※類似游戲:
NO1:說說美好愿望(3~6歲)
讓孩子用筆畫出自己的愿望,也可以在卡片上寫上愿望,然后在附近的小樹上(摘愿望),或埋在土里(種愿望)。盡情地想象、描述自己的愿望,寫愿望的參考句式:“要是……就好了。”前半部分說出自己的愿望,后半部分說出它的好處或盡情描述。比如:“要是我能長到3米就好了,打籃球一定會得世界冠軍!”“要是我有很多錢就好了,我可以救濟世界上很多的窮人!”“要是晚上有一個像太陽這么大的長明燈,照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就好了,壞人就別想在黑夜里做壞事了!”……
NO2:猜測后果(4~7歲)
這也是一種反向想象法。句式是:“如果……就……”前半部分是講現實中可能發生的事,后半部分說出盡可能多的后果。這還可以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我天天不上學,那就……”“如果我被反鎖在房間,我就……”“如果我做錯了事,那就……”更多的還有:如果小偷進了我們家;如果停電一個星期,如果學生都不上課、大人都不上班……
NO3:美好的想象(6~7歲)
父母就一問題問孩子“為什么”,并告訴孩子這是想象游戲。回答時不要求做科學性的回答,而是像編故事一樣做美好而有趣的想象,并用語言表達出來。這也是形象思維訓練。可用“可能”來開頭,比如:“月亮為什么在天上呢?”答:“可能想站得高一點兒,看全世界的人在做什么吧!”“可能嫌地球太吵鬧,它想一個人住在天上安靜吧!”“可能它想讓大家天天都能看到它,每年都有人想念它吧!”嫦娥奔月不就是人們通過美好的想象編出來的流芳千古的故事嗎?如果孩子能做類似的回答,那么孩子在寫作文時一定能增添文采。
【舉一反三】分析想象問題的利與弊,也是讓孩子通過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某種情境去體驗,從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學會換位思考,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想一想,你還能為孩子提出哪些問題?
◎需不需要讓媽媽為你檢查作業?要,為什么要?不要,為什么不要?
◎每周給你一定的零花錢好不好呢?說說好和不好的理由。
◎媽媽如果每天不上班,天天在家陪著你,好不好呢?好,怎么好呢?不好,怎么不好呢?
◎有小朋友和你一起玩好不好?說說好和不好的理由。
下一篇:沒有獎狀,哪來的麥當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活游戲:故事接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