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必須做,大人們要反反復復地用實際體驗教給孩子,使他們具備正確的社會性和善惡判斷力,成為正常人。
這個階段是與孩子較量智慧、較量耐性的階段。有的孩子看上去順從,實際上總是在動腦筋要逃開父母的管教。對這種訓練有效的是快感原則和現實原則的正確區分使用。
“可以做”是運用快感原則,像剛才說到的,只要不弄錯適用范圍,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
容易發生問題的是“不能做”的現實原則,到底該如何使用。這個原則對幼兒來說是被迫忍耐不愉快的經驗,所以不可能一次就會聽你的。這個時候,不要大吼大叫,不要呵斥孩子,要耐心地反復訓練,慢慢地就會有效果。不久以后,孩子就能成功地克制自己的欲求。
父母如果先忍耐不了敗下陣來是最糟糕的,孩子會認為父母容易妥協而小看父母,以后就有大麻煩了。
將“不能做”的事情范圍盡量縮小,竅門是縮小到絕對不能做的事情,判斷標準是該事情是否具有社會性。
比如,“不能拿別人的東西”,“不能損壞別人的東西”,“不能傷害別人不能殺人”,“不能欺負弱者”,“不能跑到馬路上去”,“人多的地方不能喧嘩”,“不能把腳踏在車廂座位上”,“商店的東西不能隨便亂動”等具有公共性質、社會性質的事情。
下一篇:制服電視寶寶的3大妙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新學期,不適新老師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