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一個孩子不可能像某些生命力頑強的植物一樣扔到哪里都能茁壯成長。孩子是絕對需要設計和培養的。培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建設的過程。
探討幼教,核心問題是要有一種哲學的思考。如果我們沒有深刻的思考,就不可能有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法就不可能在孩子生命的每個階段把你所要灌輸、培養的東西變成他的良好習慣;沒有良好的習慣就形成不了健全的人格;沒有健全的人格,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就不知道人生的目標是什么。所以我始終覺得:培養一個孩子,就跟我們做一個產品是一樣的(只是更復雜而已),要有設計。設計的前提是要考慮他自身的特質和心靈的需求。如果兩者相匹配,你對孩子的教育就能一拍即合,教育的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我經常跟學生講姚明的例子。“大家都羨慕姚明的成功。但是姚明的成功有個最重要的前提,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學生回答:“他個子高。”我說:“只對了一半。姚明成功的前提更在于籃球。如果世界上沒有一種叫籃球的運動,姚明基本上就是一個普通人,甚至是一個很難找到工作的‘有缺陷的人’(個子太高了)。所以說,任何人的能力、人生理想,都要找到一個與之相匹配的平臺,才能夠實現。否則,你的潛力就會終生‘潛伏’在生命里,難以顯現。”
我提倡父母為孩子進行人生設計。但有一個前提,就是父母要真正了解孩子。你們設計的目標必須讓孩子喜歡并接受。如果孩子的潛質與愛好和父母要培養的方向不同或相反,那這個設計再好也應該丟棄它,因為只有適合,他才能有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才能發揮潛能與才智,靠一廂情愿是沒有用的。
兒子九歲生日的時候,我和太太給他買了臺蘋果電腦。他覺得很好玩,經常在那兒擺弄,而且跟我們講一些很專業的技術問題。我覺得他在電腦方面有悟性。不久,他的老師又對我太太說,我兒子在電腦課上很有創造力。于是,我產生了一個想法:讓兒子盡快上網。
當時我太太比較擔心,怕孩子會染上網癮,只玩游戲不學習了。我覺得孩子如果染上一個壞習慣,不是因為他的天性是逐臭的,而是因為在他生命中還沒建立起更優秀的東西。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不論我們怎么防備,孩子總有一天會什么都能接觸到的。關鍵是在我們還能夠引導他向善的時候,告訴他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有價值的,及時地培養他對事物的獨立判斷能力。
所以我跟太太探討:我們是要把兒子培養成一個20 世紀甚至19 世紀的人呢?還是把他輸送到21 世紀的最前端?互聯網對于我們這一代也許無所謂,但對于孩子這一代將是升學、就業的關鍵,是他們將來生存以及成功的基本土壤。最終我和太太達成一致:寧可面臨兒子染上網癮的危險,也不能剝奪他趕上未來時代的生存資格。
毫無疑問,互聯網是一柄雙刃劍。網上有很多糟糕的東西,但也有更多精華的東西。當一個孩子知道互聯網上有更好的東西、更有價值的東西吸引他的時候,就不會沉湎于游戲。這需要家長的引導。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專家,但一定要知道 :第一,孩子上網是不能避免的 ;第二,要及時了解、引導他上好的網站。如果孩子愛下棋,完全可以讓他在網上下棋。另外,還可以引導他在網上搜索音樂、數學、外語等等各方面他感興趣的絕好資源。
我兒子上網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建了一個網站(.techexplorer.org),以他的方式介紹各類他感興趣的新技術。有一次他提出想要一個蘋果手機,因為他同學差不多都有。我和太太知道這個東西有輻射,可能對大腦會有影響,就明確地拒絕了他。但他想向同學們宣傳他的網站啊。于是他開始動腦子想辦法。通過幾個月的“研究”,他編了一個小小的應用軟件。把這個軟件下載到 iPhone(蘋果手機)上,就可以通過這個軟件直接來瀏覽他的網頁了。他的小“設計”本來是解決班里同學瀏覽他的網站的問題,但現在不僅學校同學能用,所有人都能用。因為他的“產品”被 iTunes Store ①接受了。為此,校長還給了他一個殊榮。小小的成功讓他認識到:做自己喜歡并擅長的事能夠帶來多么快樂的回報。
下一篇:“贏”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孩子聽話, 還是聽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