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小學,孩子開始習慣學習和做作業。在理想情況下,家長會執行一些做作業的規則,比如作業完成之前不許看電視。而孩子基本能夠在沒有家長幫助的情況下,完成家庭作業。但到了初中,作業量成倍增長,考試壓力也隨之劇增。在這時,學習看上去變成了崇高的工作。當這種情況發
生時,家庭角色變得不平衡了。孩子變得應該學習、學習再學習,而家長變成了向導、門房和秘密警察的混合體:
什么叫明天西班牙語要測試?你知道多久了?你怎么不告訴我呢?你去看書,我會用托盤把晚飯送過去給你。
或者:
我發現你這個星期的作業表下面折起來了。你知不知道星期五要交一份歷史論文?看看我給你制定的計劃。我今天開車送你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明天你把寫好的大綱拿給我看,你星期三起草論文,星期四留著我幫你檢查結果。
退后吧。放下托盤不要插手這些計劃。家長太過投入地看待學習,認為孩子需要自己強力幫助,其實是完全沒有領會學習的意義。家庭作業的目的并不是以高學分方式給家庭帶來榮耀。作業也是一項普通的日常工作。這項日常工作真正教會孩子的不是二次方程式和馬其諾防線,而是認知能力。這些認知能力叫做執行功能:安排計劃,區分主次,延遲完成和忍受挫敗。執行功能或許聽上去并不吸引人,但缺少執行功能,人們就無法設立目標并努力去達成。
這讓我想起了肖恩。肖恩并不是真人,他是我了解的幾個人的綜合體。他的故事能讓你了解一個青少年的典型思想過程。肖恩和他的八年級科學論文的故事:他的老師要他自己查閱資料、起草書寫和檢查修訂。肖恩的父母完全不敢相信,他能在沒有家長的積極監督下圓滿地完成這份論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父母沒有把他當成“殘疾的貴族”看待,讓他自己隨著靈感、阻力、反饋和信心的學習曲線工作時發生的事。
(1)靈感
我的書包里應該還有一條士力架巧克力。哎,粘著的是張什么紙啊?哦,是克洛斯老師發的作業。看看什么時候的……兩個星期前發的。哇,星期三要交啊!那我豈不是只剩今天和明天來做啦。“對照比較太陽系的地心模型和日心模型。”好,我要冷靜。我知道天文學。宇宙大爆炸、黑洞、蜘蛛星云。我以前很喜歡這些東西。四年級時,我總喜歡畫彗星撞擊地球的畫。我應該畫過好幾百張呢。說不定我可以畫一張畫來做論文封面。太好了。
肖恩想起自己以前喜歡那些燃燒著的宇宙殘骸,內心激起了創作靈感。靈感是個人的事,家長不能給孩子提供靈感。如果肖恩的父母當時站在他的房間里說:“好吧,肖恩,我們開始做吧。你想寫些什么?小行星怎么樣?你以前很喜歡的,還記得嗎?”他們可能很容易地妨礙他選擇論題的熱情。
(2)阻力
有了靈感之后,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阻力。阻力可能會以十分新穎的形式出現:厭煩、挫敗、自我懷疑、憤怒、被擊敗、疑惑、饑餓、饑渴、疲憊、孤獨、瘙癢,甚至是急切地想學一個新的吉他和弦。我們再看看肖恩的思想過程:
這是什么?——“論文不得借助網絡資源。”嗯,我就查一下維基百科,應該也不會有多大關系吧。地心模型詞條下面有一個書目列表:阿瑟·庫斯勒,《夢游者:人類對宇宙認識不斷變化的歷史》,1959年。哇,這本書聽上去不錯。學校的圖書館里肯定有。對了,我也不必真的去圖書館查證吧。還要求什么?“請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并將所有注腳以MSL形式書寫。”天哪,我已經非常想睡覺了。
好了,我已經從課堂筆記上抄了一頁。或許我該檢查一下拼寫,改掉所有錯誤。我還是先打印出來以后再看吧。怎么打印機一閃一閃的,而且不會打印呢?或許我先去樓下找點東西喝,它自己一會兒就打印了。還是先稍微看會兒電視休息一下吧。有什么節目呢?天哪,簡直不敢相信——《天地大沖撞》,太好了。我一定要看,跟小行星有關的呢。我可以明天再寫論文。我可以熬得晚一點,那時候更有精神。或者說不定克洛斯老師明天在課堂上會講解論文,那明天就更容易寫了。太好了,今天就不寫了。
這種自然的抵抗力正是藝術為什么不一定需要天賦的原因。“做作業”有一個最大好處就是學會如何克服阻力,在靈感、興趣和興奮出現后,保持引擎的轟鳴向上。
(3)反饋
如果家長能容許肖恩去犯錯,犯錯會給他帶來教訓。肖恩為了滿足自己的渴望,遲了一天交出一份匆忙完成的論文。注腳沒有做好,學校的圖書館里沒有庫斯勒的那本書。因此他得了一個讓人失望的分數:中。在分數膨脹和高度焦慮的年代,這是很多家長都無法接受的分數。
這就是心理學家所稱的自然后果。當家長停止扮演孩子家庭教師或私人助理時,現實世界會走進來幫忙。從這個角度看,壞的結果其實是好的。因為遲交作業、匆忙馬虎完成的論文而扣分的痛苦其實是無價的。你的孩子已經得到結果的自動反饋了。
對這種自然反饋的干擾,老師對家長管理小孩作業方面感到很無奈。當家長過分控制孩子作業計劃,或者去檢查和修改孩子作業時,孩子就失去了認識自己努力和結果之間微妙關系的機會。“哦,原來如果我顧著看電影,沒有好好寫論文,論文就不會寫好。”同樣,老師被剝奪了根據學生個人和全體學生需要來定制學習課程的信息。“嗯,看來我在課堂上要花點時間講講如何寫好論文第一段了。”
如家長在青少年遇到第一個阻力時就插手進來,會在無意中發出以下信息:
● 這樣的作業不能接受。(不是的,只是不熟悉而已,孩子還沒有完成科學論文的經驗)
● 這對他來說太難了。(不對,孩子其實有足夠的能力和智慧)
● 做好每一份作業對他來說太重要了。畢竟,還有一年就上高中和發成績單了。我們不能冒任何風險。(不,這只是眾多論文中的一篇而已)
家長在幫助孩子完成他們力所能及但通常又很讓人討厭的任務時,不知不覺中便發出了孩子沒有能力的信息。
這是否意味著家長必須坐觀孩子失敗呢?有時確實是這樣。雖然家長不應該幫孩子做作業,但家長可以幫孩子停止推遲做作業。有些孩子把作業看成無聊的折磨,而推遲作業則會更糟糕。家長可以教孩子一句諺語:“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問題解決掉。”有些孩子推遲做作業是因為他們覺得開頭很難,或者因為他們覺得作業量太大了。通過積極的傾聽,家長可以在不幫孩子包辦的情況下支持孩子,提供尊重性的指導,而不是干涉他或直接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在寫論文時難以開頭,家長可以問問孩子正在面對的障礙。
父母:“看得出你在為每星期四堆積的作業煩惱,你覺得需要什么幫助嗎?”
孩子:“嗯,學校確實在開學時給我們每周作業規劃。但只有丹妮爾
·格林伯格恩能做到,可你也知道她是怎樣的人……”
或者:
父母:“你看上去很累,在想什么?”孩子:“每次我坐下來做作業,都覺得不知道該從何開始。”父母:“是啊,我每次寫陳述也有這種感覺。我也覺得開頭是最難的。你們在課堂上有討論這個嗎?”孩子:“麥克斯老師說大家都覺得寫第一段最難。她說有些人喜歡先寫文章的主體,然后再寫開頭。”
父母:“這個主意聽上去不錯。”
家長也可以通過移除障礙物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完成作業。對于一個青少年來說,科技是精神集中的一個主要障礙。一臺計算機,它擁有了很容易分散注意力的青少年想要的一切事物:音樂、聊天、臉譜網、郵件、YouTube視頻網等等。雖然每一個有自尊心的孩子都宣稱自己可以同時處理多重任務,但持續不斷的即時短信,的確比為一篇文章選一句主題句要誘人得多。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無法完成作業,讓他了解那是他的日常工作,家長或許要求孩子在作業完成之前,將手機拿出房間,或斷開他的筆記本電腦網絡,將無線網絡連接設置密碼保護。還有傳統社交也是一個常見障礙。當作業堆積如山時,保證讓孩子在做完作業后,才能跟他的朋友出去交往。
(4)信心
兩個月之后,肖恩開始寫一篇地球科學的論文。下面的文字描述是一個非“殘疾的貴族”男孩寫的。這也可能發生在你的家庭。
(正在查看他的每周計劃)馬上要寫論文了。我今晚應該問問媽媽,星期二下課以后能不能晚一點來接我,我才能在圖書館查閱資料,并且記錄一下書目文獻。然后我周三可以寫論文。我得再跟山姆借格式手冊,這樣才能在家里使用。我可以先為數學測試復習,星期四再最后起草文章。這樣應該會很順利。
下一篇:間接法讓自然有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齡前BB看電視“十禁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