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008年冬的一天,李陽在北京的家里。兩歲的李娜一進自己的房間就把衣服扔到了地上。Kim要她撿起來,可李娜很固執,就是不肯撿,還哭了起來。遇到事情孩子可以據理力爭,而哭鬧是最不管用的辦法,李娜于是受到了懲罰,被關進家里的儲物間,不哭了才能出來。Kim認為,孩子錯了是要受到懲罰的,這樣的懲罰,會讓孩子懂得:錯了必須付出代價,而且是現場付出代價。
太太對孩子的任何懲罰,李陽雖然覺得殘酷,但總是無條件支持。這一次,他實在心疼女兒了,說:“替她撿起來得了,才兩歲嘛。”Kim說:“絕不,這是原則。”
20分鐘后,李娜從儲物間出來了,衣服還在地上,還得她自己撿起來。
的確,Kim的原則性非常強。
4歲開始,李麗得自己負責收拾好玩具。一天,媽媽囑咐她:“收拾好玩具,兩個小時后來檢查。”兩個小時后,玩具仍亂躺在地上未動,Kim對李麗說:“再給你兩個小時,如果還沒有收拾好,我就把它們全部扔掉!”李麗把媽媽的話當做耳邊風,又過了兩個小時,Kim看李麗還是沒有收拾,就真的把玩具一股腦兒地抱起來,扔到小區的垃圾桶里——不是像中國家長那樣嚇嚇孩子再撿回來,而是真的把價值兩千多元的玩具全部扔掉了!李麗號啕大哭,那些是她最心愛的芭比娃娃啊,真心疼啊。可正因為心疼,她從此記住了教訓。現在,李麗的房間總是收拾得干干凈凈!
不與孩子惰性妥協的母親是偉大的母親。正是這種永不妥協的精神,Kim得以對孩子的生活進行嚴格的時間管理。
每天晚上7點半,兩個女兒洗完澡就上床,聽媽媽講20分鐘故事,之后互道晚安,各自回房間睡覺。即使Kim帶著女兒跟李陽出差,這種作息規律也從來不會打破。有時候,李陽出差回家較晚,媽媽就對女兒說:“爸爸今夜回家,但是很晚,你們明天早上就可以看到爸爸了。”女兒雖然想爸爸,但絕對不會要求晚睡等爸爸。
這種原則性培養了孩子許多良好的生活習慣。李麗看到地上有垃圾,一定會撿起來。只要女兒在場,李陽根本不敢隨手扔東西。有一次,李陽夫婦帶著李麗去商場,因為商場給顧客提供一種免費品嘗的小糖果,地上扔滿了顧客丟棄的糖果塑料袋,李麗彎著腰,不停地撿垃圾。媽媽說:“別撿了,撿不完的。”4歲的李麗認真地說:“如果我從垃圾邊走過去,我就像這些扔垃圾的人一樣惡劣!”
教育的結果是,兩個女兒認為可樂是垃圾食品,不僅自己不喝,也堅決制止媽媽喝。
李陽總結:中國媽媽教育孩子是下不為例,美國媽媽是這一次必須得改。
下一篇:孩子成長還需五大“營養”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養育出色寶寶只需做到10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