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孫云曉是個非常謙和的人,雖然身為中國最負盛名的教育家之一,但是一點兒架子也沒有。不僅爽快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還給記者寄來了他寫的幾本書。為了寫好這篇文章,記者幾乎讀了孫云曉所有的書。從早年的《我要做個好父親》《喚醒巨人——成功教育啟示錄》到《好父母好方法》《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孫云曉的書越寫越好。從他的身上,可以明白什么叫“活到老,學到老”。如果不是孜孜不倦地幾十年持之以恒地學習,從一個初中畢業生到全國知名教育家,這個天塹是無法跨越的。孫云曉說:“終身學習不僅應該成為每一個人的理念,更要成為每一個人的行動。人的一生不再分為學習和工作兩大階段,而應將學習作為終生的過程。”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是孫云曉的演講錄,文字通俗生動,道理深刻,有好長一段時間,在廣州最大的天河購書中心圖書暢銷榜上,它一直排在第一名。
《喚醒巨人——成功教育啟示錄》是孫云曉寫上海閘北八中校長、“成功教育”專家劉京海及其領導下的八中老師推行成功教育的故事。
人到中年的孫云曉回首半生經歷,發現自己所做的只有一件事,即走向自然:“在我看來,自卑容易自信難,而自然更難。因為自然是人生的非凡境界,自信不過是進入此境界的通行證。”他沉痛地說,“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仍沒有走出自卑的陰影。四十幾年里,自卑與自信那無休止的廝殺,給我內心世界帶來極大的震撼,甚至使我相信,人的命運其實就是一部自卑與自信的搏斗史。”
貧窮窘迫的生活對一個人心靈的傷害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也許是童年貧窮的生活造成了孫云曉的自卑,因為他出生于青島一個貧窮的市民家庭。
1960年,饑餓和死亡的陰影籠罩著全國,5歲的孫云曉也在這一年失去了母親,29歲的母親死于饑餓和疾病。不到10歲,他要跟著繼母一起在寒風中擺地攤,常常被“工商”追得魂飛魄散……孫云曉傷心地寫道:“一個撿垃圾長大的孩子,一個東躲西藏的孩子,一個自幼喪母的孩子,他能拒絕自卑的命運嗎?”
小時候的孫云曉功課平平,穿得很破,說話還口吃,老師和同學從不會料到,說話結巴的孫云曉日后會成為一個名震天下的教育家、演講家——事實上,正是演講治愈了他的口吃。
1971年,16歲的孫云曉初中畢業,在做過電工、瓦工,紙箱裝訂工和監獄看守后,幸運地成了一所少年宮的老師。
他因工作的關系到北京學習,此后夢一樣地進入《中國少年報》報社。1987年,孫云曉參與創辦《少年兒童研究》雜志。這一干就是大半生,直到今天,他仍在做這本雜志的總編,仍在為解放兒童、發現兒童,讓每一個孩子擁有幸福生活而不懈地努力著。
下一篇:父母是孩子未來的設計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不期望立竿見影,要重過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