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您知道孩子在學校里丟得最多的東西是什么嗎?
位列第一的是鉛筆;
其次是橡皮,排在第三位的是鉛筆帽;
第四就是發放午餐時需要用到的口罩。
如果有孩子發現了別人遺失的物品,首先會詢問周圍的同學,是不是他們丟的,
如果沒有找到失主,就會把那件物品放到失物招領箱中。
如果東西看上去十分重要或者價格昂貴,我就會把學生們集中起來仔細地詢問。
我會大聲地問孩子們:“這件東西是誰丟的?”
但是,在課堂上處理這樣的事情一定會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影響他們聽課的質量,而如果在休息時間尋找失主的話,那些正說得起勁、玩在興頭上的孩子也不得不安靜下來,一起聽老師講話,選擇這兩個時間處理這樣的事情似乎都不太合適。
因此,已經詢問過周圍人卻依然沒有找到失主的物品,最后都會被放入失物招領箱中進行統一保管。不過,一旦放入失物招領箱中,特意去看的孩子就更少了。于是,后來我們又決定在發放午餐時,每個班輪流傳看箱子中的物品。
傳看的過程當中,負責拿箱子的學生干部會這樣對大家說:
“從現在開始,請大家傳看失物招領箱中的物品,找到了丟失物品的同學請告知負責干部并迅速取回,回去后請馬上標注好姓名,然后拿給老師確認。不會標注姓名的同學請讓老師幫忙寫好!”
就這樣,在午餐時間段里,所有同學會一起查看失物招領箱中的物品。不過,即使這樣做,返回失主手中的東西也是寥寥無幾。
這么多物品被人遺失,看著實在是可惜,那么,如果一定要找到失主的話,又該如何去做呢?
下面我們以口罩為例,試想一下:
是誰丟了口罩?
首先,撿到的同學馬上會問:“這個口罩是誰的?”
不過,基本上這樣問過之后,依然會有99%的概率找不到失主,大家似乎都覺得不是自己丟的。然而繼續查找下去,又有可能會遇到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我會讓所有同學把自己的口罩拿出來擺放到桌子上,拿出了口罩的同學自然就被排除在外。
假設有3個學生拿不出自己的口罩,那么就有必要搞清楚,他們是一開始就沒有,還是開始有,后來丟了。
A的回答有可能是“一開始就沒有”,聽到這話有的同學就會想“這么說來A好像還真沒有戴過呢!”也有的孩子會說“不對啊,他以前戴過的啊!”等等,事實究竟如何,我們無從知曉。
B的回答有可能是“發放午餐的時候我還戴著呢,后來不知放到哪里去了。不過,我的口罩上是寫了名字的!”
事實究竟如何,同樣沒有人知道。
C的回答有可能是“我帶到學校來了,可是午餐的時候找不到了,但我肯定是帶來了,不過失物招領箱中的口罩不是我的,我那個口罩上的帶子更長!”
事實究竟怎樣,同樣無從考證。
這樣一來,結果很有可能就是沒有任何的結果。
失主也有可能會在那些把口罩擺在桌子上的孩子們當中。
因為有的孩子有可能前幾天丟了口罩,被其他人放進了失物招領箱中,之后他又帶了一個新口罩來。不過,要是全班35個同學都挨個詢問一遍,至少要花上10分鐘的時間,這樣做很不現實。
有時候由于各種原因,也可能無法徹底地查找,在學校里不可能因為這樣的事情花費過多的時間。就算運氣好找到了失主,因此而浪費掉大量的時間也很不值得。
看到這么多丟掉后找不到失主的物品,我會盡可能冷靜地對孩子們說:“請認真地在自己的物品上標注姓名!”不過每當說這句話時我的表情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嚴肅起來,因為我覺得,占用寶貴的課堂時間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實在是浪費,很不值得。
如果在休息時做這些事情,孩子們游戲的時間就會隨之減少,會給他們造成或多或少的壓力及負擔,也很有可能會影響下一節課的聽課質量。而且,無論老師還是孩子在處理這種事情的時候,都無法從中得到快樂。
因此,我和孩子們都不愿意花過多的時間去處理這些事,覺得十分麻煩,沒有心情去做,我們原本應該利用那些時間玩得更盡興,過得更有意義才對。
可是,不去理會那些丟失的口罩,那樣就可以了嗎?
鉛筆、橡皮、手絹、午餐時用的毛巾、外套或者罩衣等,一件一件地丟掉也可以嗎?
答案自然是不可以的,這就好比是在告訴孩子可以隨意對待身邊的任何一件物品一樣。
在自己的物品上標注姓名的深刻意義
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物品上標注姓名。在自己的東西上標注姓名,當別人撿到時就會立刻知道失主是誰并且物歸原主。
除此之外,在物品上標注姓名還隱含著更深層的意義。
一句話來講,就是能夠培養孩子區分個人物品與他人物品的意識。我認為在當今的社會中,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這種意識都較為淡薄。
我們以鉛筆為例來思考:
以往,無論哪一個家庭中都沒有太多的鉛筆,所以,對僅有的幾支筆,大家就會清晰地加以區分,比如這支鉛筆是哥哥的,那支鉛筆是弟弟的。
然而,當今社會卻很少出現這樣的情形。大多數家庭中都到處散落著沒有明確物主的鉛筆,這種情形越來越普遍。
大人和孩子理所當然的想用哪支就用哪支,用哪一支鉛筆都沒有關系。而且家里隨處都能找到這樣的鉛筆,即使有一支不見了,也不會有人大驚小怪地到處翻找。
這種意識在學校及職場當中也十分常見。大家都很坦然地把別人的鉛筆拿過來使用,不知不覺中別人的東西就有可能變為自己的物品,并且沒有任何人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可以的,同時,自己有一支筆找不到了也覺得無所謂。
在學校里觀察孩子們的舉動就會發現,越是到了高年級,這種自我物品的意識就越加淡薄。在高年級孩子們的鉛筆盒當中,都擺放著多達幾十支鉛筆或其他樣式的筆。
還有不少孩子因為手里有太多的筆,自己都管理不過來了,所以即使不見了兩三支也不曾察覺,不知何時丟失的筆就有可能變成了他人的物品。
不只是鉛筆,橡皮、鉛筆帽等也都是如此。
造成這樣的結果,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們擁有的東西太多,種類過于豐富,連自己也沒有辦法清晰地記住其中的每一件,而且也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區分自己的物品與他人的物品。
漸漸地,這種區別意識會更加淡薄,這樣一來,孩子就很有可能會形成隨意對待身邊物品的態度。
在這里,我想給大家推薦以下這些方法,幫助您避免上述情形的發生:
盡量控制不給孩子購買超過他管理能力的物品;
通過在自己的物品上標注姓名,讓孩子認清哪一件物品是自己的;
努力培養孩子區分自己與他人物品的能力;
借助以上這些做法,幫助孩子樹立認真對待身邊每一件物品的態度。
下一篇:如何應對孩子挑食的毛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兒第一次評上了“三好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