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當孩子面對琳瑯滿目的貨架,指著其中一件說道:“媽媽,我只要這一個”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動心,雖然這件物品并不實用,或者根本不適合孩子,但是面對孩子“只要一個”的肯求時,我們很難硬下心腸拒絕。
蕓蕓看到鄰居家的小朋友正在學鋼琴,于是也央求媽媽,要給自己報一個鋼琴班。不是因為她真的喜歡,也不是在樂感方面有特長,只是因為別的小朋友有了,所以她也想要。
媽媽答應了蕓蕓的要求,報了鋼琴班、買了鋼琴,并為此重新改變了家里的布局,只為了給蕓蕓騰出一個清靜的專門練琴的場所。然而當一切準備妥當之后,蕓蕓在兩次課后說什么也不學了,“媽媽,我想學琵琶,璐璐彈的琵琶好聽極了,而且還穿漢服呢。”
媽媽當然沒有同意女兒的半途而廢,但是蕓蕓顯然對鋼琴已經喪失了興致,每次上課都在應付,痛苦的表情讓老師都不得不說,“如果孩子真的沒有興趣,就別勉強了吧。”
媽媽堅定地近乎殘酷地要求女兒堅持,但是只要一下課,蕓蕓就會跑到隔壁教室去看璐璐彈琵琶,滿眼都是向往的神色,“媽媽,好媽媽,我真的只想學琵琶,你答應我好嗎?”
媽媽顯然有些無措。
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要求很多。隨著他們漸漸長大生活的空間不斷擴展不斷接觸到更豐富的信息時,所有的事物對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都是充滿吸引力的。眼前看到的永遠比正在擁有的要好,于是便會不斷地向家長提要求,這個時候我們該拒絕還是同意呢?
拒絕不僅會讓孩子傷心,還有可能扼殺掉孩子的理想與機會擦肩而過,但是一味的順從又會讓家長在精力與財力上狼狽尷尬。
想到一個“象牙筷子”的故事。
歷史上以奢華和殘暴著稱的商紂王起初也是一位勤勉的帝王,改變正是從一雙象牙筷子開始的。
一個諸侯國的國君獻給他一雙象牙筷子。當紂王接受這份禮物并開始用它來吃飯的時候,他發現以昂貴稀有的象牙做成的筷子與陶制杯碗放在一起很不協調。于是便命人將所有的杯碗盤盞換成用犀牛角、玉石制成的精美器皿。餐具更新以后,問題又來了。精美的器皿中當然不能盛放那些大豆、糙米和普通的食蔬,而是要配以珍饈美味。自然在享受如此美味的時候,再穿著粗布制成的衣服住在樸素的殿閣里也不匹配,于是便要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廷,并讓能工巧匠制出綾羅綴珠的錦衣。
很快,肉林、酒池出現了,寵妃、倿臣得勢了,一個國家由此走向滅亡。
這一切,只源于一雙象牙筷子。
從起點,我們是永遠看不到終點的。
只有以終點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才能在過程中不會錯誤的開始,也不會在開始之后一路執著地錯下去。
孩子的要求很簡單,他們簡單地以呈現在眼前的一種特點為評價標準,認定了眼前的東西是他們喜歡的,想要的。那是因為他們太小,還不能全面客觀地看清這件物品或者事件是否真的適合他們,是否會給他們帶來真正的喜悅與幫助。比如,聽到悅耳的琵琶聲因此心想往之,但是卻不能想到這樣悅耳的聲音背后,是日復一日的辛苦練習以及在這個過程所必須忍耐的枯燥。他們自然想不到練習的時候手會疼、會起蠻子,還要為此舍棄一些玩耍的時間,要在過程中學會堅持。而且,爸爸媽媽還要為此付出一筆計劃外的支出。這些他們想不到,但是爸爸媽媽可以告訴他們,可以讓他們在充分體會之后,再決定是否真的“只要這一個。”
下一篇:有些意外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朋友為什么這么重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