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記得很久以前在網上看過一篇《臟衣服一打包,發個郵包給老媽洗》的帖子,說的是一大學生在外求學,由于從小養尊處優,自理能力較差,每月將臟衣服、臭襪子打包回家讓媽媽洗,還美其名曰:“寄個包裹來孝敬老媽。” 現在的家長為了孩子能好好學習,把除了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都包辦了,當然包括洗衣服這些看似對學習毫無幫助的事。家長們錯誤地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就一好百好。就是因為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過分包辦,反而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日漸退化。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誤區。
在當今競爭非常激烈的社會,一個人的獨立性很重要。做為孩子的家長,要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味的溺愛會在孩子今后的成長路上造成諸多的不便。不要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再去責怪他們缺乏獨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獨立性,完全取決于父母對他從小的培養。究竟多大的孩子才適合獨立呢?如何讓孩子獨立?這是擺在家長眼前的首要解決的問題。
呼市商貿旅游學校的副校長尹一丁對此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缺乏獨立性是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大弱點。隨著中國家庭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孩子的生活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心;甚至出現了“六個大人照顧一個孩子”的現象。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一般都能夠做到盡量的滿足,他們認為,只要好好學習才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其他生活方面的問題不用操心。這樣一味的溺愛就造成了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的束手無策,離開了家長就不知道該怎么做。所以家長為了孩子將來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絕對不能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情,這會讓孩子失去鍛煉的機會,剝奪了孩子發展的權利。
北大青鳥Apteeh(內蒙古中山)培訓中心校長伯學軍對記者說,其實孩子從剛剛出生的時候便已開始了的進程。他們會在自然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克服成長道路上的困難。但真正引導孩子獨立做事情獨立的時間段是3歲以后,在這個關鍵時期內,家長因勢利導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譬如讓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自己穿鞋襪、收拾玩具、洗手絹等。讓孩子在自然的成長過程中,不斷地完善自我,克服成長道路上的困難。但家長如果錯過了從幼兒抓起的這個好時機,孩子一旦對周圍的人或環境養成依賴和懶惰的習慣,以后改正就難了。
內蒙古婦女兒童心理咨詢中心主任王艷平也有幾個好的方法供家長參考。家長培養孩子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一天當孩子離開自己的時候,能獨擋一面。獨立和自主能力是孩子最高級的心理品質,應該從小開始培養。首先家長要對孩子關愛適度,敢于放手。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這是一個原則。家長應該認識到,小孩子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個規律,即從不會到會、從做不好到做得好,因此,不要求全責備,也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就去代替他,這樣等于剝奪了孩子鍛煉的機會。孩子在自己做事的過程中獲得鼓勵后,就會感到“我行”,就有了自信。這種感覺非常重要,它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一種動力。其次,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家長總是不能很好地意識到孩子已經具備自主選擇的能力,總是認為自己的做法比孩子高明、保險,從而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不去考慮孩子在獨立做出決定和處理事情時的那一種寶貴的信心和熱情。因此,建議家長應該多說這樣的一些話:“這由你決定”、“這是你的責任”、“不管你怎么想,這由你選擇”。而一旦孩子做出決定,你就必須使他意識到他要對他所做選擇的后果負責。最后,引導孩子合理安排生活。由于年齡、經驗所限,孩子在自主安排生活時需要父母適時的幫助和引導。(實習記者 文雨)
下一篇:情感輔導讓孩子學會信任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說話方式決定親子關系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