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日本皇太子的師傅小泉信三之女所著的——《爸爸小泉信三》一書中,有一段關于爸爸和兒子玩棒球的場面描述。
爸爸并不讓步,投的力度很大。每當哥哥嚇得蜷縮起來的時候,爸爸便一邊用盡全力地投球,一邊說道:“不要怕球,手向前伸!看準了再接球。”
從這一段中,我們不難看出小泉信三對兒子的教導之方。他讓兒子正視飛過來的球,是有其特別意義的。以正確的姿勢接球,用勇于挑戰的心態去直面恐懼感,這就是小泉在教導兒子如何以正確的姿態對待人生。人的一生總要經歷諸多磨難,而爸爸想要教會兒子的無非就是堅強與勇敢。即使對兒子有些過分嚴厲,我們也能夠讀出爸爸隱藏在內心的對兒子的愛。
旁觀型的爸爸只會毀掉孩子
在我的鄰居中,有一位媽媽對待孩子就像是伺候老爺。媽媽對兒子用心良苦,兒子上初一了,還要親自烤餅干之類的點心給兒子吃,原因是怕市場上賣的東西不干凈。但是隨著兒子進入青春期,逐漸地開始對媽媽產生了逆反心理,甚至開始說一些不敬的話。
孩子不懂事看似是負責子女教育的媽媽對孩子過于寵溺,但實際上,大部分原因還是要歸咎于“旁觀型”的爸爸。上面提到的那個家庭正是如此的狀況。爸爸下班回到家,除了看電視,對其他的事不管不顧,不僅與孩子缺乏溝通,和妻子也很少交談。甚至常常以不耐煩的口吻與妻子對話,兒子也在無意識中“效仿”了爸爸。
當然爸爸也有他的理由。下班回到家看電視,對爸爸來說是一種休息。爸爸整日在工作和人際關系之間周旋,不僅要看上司的臉色,還要顧及后輩的處境。遇到了有代溝的后輩,一不小心就會淪為趕不上時代潮流的、無聊死板的上司,通常會把自己弄得里外不是人。于是,爸爸一般都很希望回到家里可以輕松一下。約翰·格雷曾在他的“火星男子論”中稱此為躲進“洞穴”里的行為——就是呆呆地看著電視,來消解工作和人際關系上的壓力和緊張感。
但是,孩子和妻子往往很難理解這樣的爸爸、這樣的丈夫。妻子總是抱怨丈夫不陪孩子們玩,而在孩子們的印象里,爸爸也總是一個只看電視、愛啰唆的人。自然而然地,一個男人作為爸爸和丈夫的存在感便在逐漸減小,孩子們有了本應該先和爸爸商議的事也只會對媽媽說。當爸爸在家人之間的對話中逐漸被排擠出去,爸爸就失去了原本應有的地位。
想要成為一個好爸爸,就要將下班回家后與子女共度時光作為首要任務,不管職場生活和社會生活有多么累。就好像能挺過艱難的職場生活一樣,與子女相處也不是真的就很難,關鍵還在于以怎樣的態度對待。當自己將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時,難道不會奮不顧身地去做嗎?
有些時候有必要重溫一下《圣經》里的一句話——“你的寶物所在之處,即有你的心靈。”不是說事在人為嘛,那么,將回家后與子女一起玩耍的時間想成在“洞穴”里休息的時間,也是可能的。
子女教育不是單靠父母中的一方就能完成的。溫和的媽媽和嚴厲的爸爸要同時參與到教育子女的過程中。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媽媽就一定要扮演溫和的角色,爸爸就一定要嚴厲。最可行的模式是,不論爸爸還是媽媽,只要有一方能負責51%的嚴厲,另一方能保證49%的溫和就可以了。
下一篇:爸爸的信任將問題“由負轉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爸爸的死亡”對子女的影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