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
★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
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嗎啡”,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孩子想重復這一經驗。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戲、玩玩具、做手工、參加競賽及做家務等等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嘗到勝利的喜悅。比如,當孩子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為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為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干凈。當孩子洗好一只碗時,大聲夸贊他干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
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么,就讓我們“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 興趣永遠第一
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里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可以上大學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并不想讓兒子現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
“作為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么對學生最重要?”
——“興趣永遠是第一。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
“那么,作為母親,你覺得什么對孩子最重要?”
——“興趣,還是興趣。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有興趣才有快樂?!?/p>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的教育家異曲同工。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他準備了一個“發言球”,一邊從講臺扔出去,一邊說“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聽課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么“發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系
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么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來進行自我認識。
下例中的老師很擅長于這門藝術——
幼兒園里,老師要求小朋友用左右手拍球30次。陽陽動作欠協調,拍了20多次,球滾掉了,陽陽兩眼直望著老師,急得眼淚也淌了出來。怎樣給他打分呢?打“×”?標志著失敗,若打“☆”,又不符合事實,失去了游戲的真實與趣味。能否打出一個既不是失敗又不是成功,讓陽陽又樂于接受的記號呢?老師在陽陽耳邊悄悄地說:“你拍得很好,只差幾個球,離‘☆’只缺一條邊?!崩蠋熥叩胶诎迩霸陉栮柮趾竺娲蛄艘粋€缺一條邊的“☆”。陽陽破涕為笑,承認自己與其他人相比是差了一點點。
缺條邊的“☆”雖然也表示不成功,但不是結果,僅是一個過程,離成功僅是一步之差,卻給孩子帶來了希望,增強了成功的欲望。陽陽在以后的活動中充滿自信,第二次拍球終于成功,老師不僅給他打了一個“☆”,還在第一個缺條邊的“☆”上添了一條邊,因為陽陽不怕受挫,仍然繼續努力。
當孩子為“失敗”而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更甚至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努力。
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最后,讓我們思考國際21世紀委員會對“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終身繼續學習的動力和基礎”。如果是,這種教育可以說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通過游戲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啥孩子“越學越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