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真的不愛學習嗎?
前些時候,有兩位家長問了我個類似的問題:我的孩子不愛學習,做作業特別馬虎,這是怎么回事?應該怎么辦?
我問:你的孩子對什么感興趣?愛干什么?一個家長說,孩子愛看童話,一看看幾個鐘頭,吃飯都不情愿,童話中無論什么細節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得下來;另一個家長說孩子愛做飛機模型,各種各樣型號的飛機都清楚,儼然是個飛機情報專家。
有了這些回答,我心里就有了底,我說:是呀,你們的孩子沒有問題。他對他感興趣的東西就能專下心來,并且能掌握很多相關的知識,記住很多細節,這是非??少F的現象呀。這時候他的學習可快了。
可家長們更急了:但是孩子不學習學校的功課怎么行呢?不系統地掌握知識,上不了大學。什么都信馬游韁,將來肯定是要被淘汰地。這可怎么辦呢?
家長的擔心也是有道理的。有的家長過去沒有上成大學,現在感到很吃虧,覺得生活的路子特別窄,因此無論如何也希望孩子好好學,將來上大學,有出息。但是孩子就是不懂事、不爭氣。有的家長說,我上學的時候,那時沒有這么多電視節目,也沒有什么花里忽哨的歌星、影星、球星,當時自己只愿意學習,所以上學還比較順利,成績也不錯,但是現在自己的孩子生活太豐富了,做航模、玩游戲、還有追什么球星、歌星,一天到晚被別人牽著鼻子轉,看著真讓人心疼,但又沒有辦法。
當然,孩子不是橡皮泥,家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孩子的頭腦也不是水缸,家長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往里面倒。孩子必須通過自己幼稚的頭腦來觀察、思考和吸收,因此所有的一切知識和經驗都必須通過他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孩子是通過嘗試和錯誤來學習的,他們會摸索,會迷惑,會浪費時間,甚至會養成壞習慣,但這就是孩子,這是沒辦法的事,家長是急不得的。
學校的學習的確很重要,而且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文化課,如何引導孩子對文化課學習感興趣呢?我給這兩位家長提了四點建議。
1. 向孩子展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關于學習問題家長常會“有意的”地給孩子講“我過去沒學好,結果現在很不成功,在單位不順等等”。其實,對于家長的狀態,孩子自然會看在眼里。如果你現在不如意,你把它歸結到自己的過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現在學習不好歸結到“幼兒園”或者更早的階段,認為自己天生不愛學習、自己天生馬虎等,這樣反而有了借口,不好辦了。
另外,有些家長也會向孩子提起自己當年成績如何突出,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時代變了,“過去”無論如何已經過去了。
家長對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讓孩子了解自己。家長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實地展現自己當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這樣,孩子面前只少有一條生活的真實的道路:如果你有很高文化素養和扎實的知識基礎,那么借用一個傳統的說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那么“無智吃力”。這一切,不用家長講,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愿不愿沿著家長走過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 了解孩子,因勢利導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的需要和興趣,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從而能更好地引導孩子。這一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復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孩子愛看童話,可以從對童話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對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認識;從對同一童話不同版本的比較入手,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創作童話。當孩子從新的角度去看童話時,他會迅速地成熟起來,自然地走出對童話的沉溺。
對于喜歡飛機的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對各種飛機性能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數學和物理的大門;通過對于飛機發展歷史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科學史的大門。由于孩子有最基本的興趣為動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都會成為孩子知識的源泉。
3.不過分介入
家長要控制自己,不要過分介入孩子學習的事。因為學習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學好學不好關鍵在于自己。正像孩子個子不高、骨胳發育不良,家長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高蛋白、高鈣的食物一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也不能替孩子長高。家長的過分介入不僅沒有用,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為他們的學習是父母的事。
4.創造學習條件
良好的學習條件包括:(1)安靜的環境,這可能要求家長自己也少看電視、少打牌;(2)讀書的氣氛,即家長自己也多讀書、看報,多討論讀書心得和相關問題;(3)對探索“怪”問題的支持,如欣賞孩子提出的某些問題的獨到之處,幫助孩子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為孩子要進行的某些探索性實驗提供材料幾安全監護,等等。
作者:王文忠
下一篇:如何化解孩子過強的表現欲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周易》中的家教思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