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也許中國的父母會問,難道當第一爭先進有什么錯嗎?
趙遠虹手里有一本艾博士的新書《七歲兒童的認知世界》,其中詳細列出了德國一位7歲兒童長達70條之多的必修課和教育清單。這份教育清單是艾申波茜博士通過大量的研究和比較得出的結論。從提出到定稿歷經3年,并對150人進行了單獨訪談。
教育清單內容涉及實際生活,社會經驗,情感體驗和美感感受。艾申波茜博士指出這是一個人生下來的前7年間應該具備的經歷體驗及掌握的知識。
情感體驗方面:
>>一個學齡前兒童在個人情感和自信心建立方面應該:體驗過自身存在的重要性。例如聽別人說過“你要是在場該有多好啊”“我們上次聚會就是缺少你”等稱贊的話語;
>>體驗過壓抑的心情。能夠分得清饑餓與憤怒,勞累與悲傷之間的差別。懂得心理學上基本因素的相互聯系,諸如尿床是由情緒波動而導致發生等等;
>>能夠原諒大人某次不公正的懲罰;
>>體驗過出門在外時對家和父母的懷念,感受過舒適與將就的差別,在家與在外的不同。在路上奔波時產生的思鄉、漂泊、借宿以及無家可歸的概念;
>>想贏,但也輸得起。對自身身體的認識方面:>>體驗過水對人體有浮力;
>>會蕩秋千,知道使用不同的身體力量會對秋千的高度有不同的作用;
>>在床上打過枕頭大戰;
>>堆過雪人,沙堡,在小溪中搭過水壩,在野地里生過火,并能夠熄滅之;
>>身體生病時的基本急救常識發燒應熱敷還是冷敷,呼吸有痛感應休息還是運動,知道雞皮疙瘩,戰勝疾病后有自豪感,知道身體生病在所難免的道理;
>>有爬過一棵樹的經歷;
>>研究過拉鏈,會用鑰匙開鎖,會使用工具;
>>有收集東西的愿望;
>>能區分食物和膳食,動作與姿勢,氣味和氣息,能夠區分看、凝視和一瞥之間的區別;
>>能為自己或他人保守一個秘密,知道“只有你和我兩個人知道”的意義;
>>聽過童話故事,從寓言和故事中懂得什么是受難,什么是安逸;
在家庭方面:
>>熟知家中的親戚朋友,理解不同的親屬關系,如叔叔、表哥或姨媽;
>>能為大人分擔憂愁;
>>看過爸爸刮胡子;……
七十多條無法一一列舉。可是這一清單是否能給我們的幼兒教育提供另外一條思路?我們是否能意識到有比認字和做數學題更重要的教育內容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用耳朵聆聽自然界美妙聲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是否寄宿或全托因人而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