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這個星期天就是“六一”國際兒童節了,孩子是未來的希望,需要所有人的關注。尤其對于身處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來說,他們是我們的牽掛。應該在積極進行心理救治的同時,讓孩子們快樂地游戲、運動,開發他們的創造力,消除他們的恐懼感。
運動有利開發創造力
一個人是否聰明,主要取決于大腦的功能,而兒童運動能力的發展可以直接反映兒童智力的發展情況。兒童在運動的過程中會促進血液循環和呼吸,使腦細胞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加速新陳代謝,大腦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也會變得越來越靈敏。專家發現,兒童在參加運動的時候,肢體動作是非常豐富的,這也促使兒童的大腦作出各種不同的反應,對大腦的發育有一定好處。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安杰拉·博爾丁就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多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會比同年齡段的不參加體育運動的孩子聰明。實驗表明,10歲到11歲的在校學生中,每周參加三到四次運動的孩子,平均考試成績會高出其他不運動的孩子。
在游戲中消除恐懼感
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在青春期就發育成熟了,過了這個時期,通過運動來促進智力發育的效果就不那么明顯了,因此家長不要對貪玩的孩子太苛責。研究發現,2至5歲的兒童中,愛玩耍的兒童大腦比不玩耍兒童的大腦至少大30%。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兒童要完成幾十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例如掌握平衡、協調心理、處理問題等。通過玩耍和運動,孩子能提高識別物體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和思維想象創造力,還能消除心理壓力和恐懼感等。
盡管運動對兒童的身體、心理以及大腦發育都有好處,但也要掌握適度原則,同時還要因人而異。由于兒童肌肉、韌帶、骨質和結締組織等均未發育成熟,因此不宜過早進行負重訓練。
很多兒童醫學專家建議,兒童的運動應以“游戲為主”,強調趣味性,培養他們對于體育的興趣,激發他們的運動潛能。比如跳繩、踢毽子、跳皮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還會有所創新,這也是對思維的鍛煉。
因地制宜做手指運動
人的大腦中與手指相連的神經所占的面積較大,平時如果經常刺激這部分神經細胞,人腦會日益發達,也就是所謂的“心靈手巧”。孩子到了2、3歲,隨著思維和動作的發展,會產生“自己動手”的愿望,這時大人最好給他們更多實踐的機會,可以借助一些簡單的工具和游戲幫助孩子的小手“動”起來。
撕紙 拿五顏六色的紙,讓孩子自由地撕成條、塊,并可以根據撕出的形狀,想象它是面條、餅干、小汽車、手表等等。
折手帕 用一條手帕或一張面巾紙,教給孩子怎樣折出角、邊,然后再隨意折成各式各樣的東西,比如紙船、紙鶴、花朵、扇子、小老鼠等等。
穿珠子紐扣 讓孩子用線、塑料繩把各種色彩、形狀的珠子、紐扣穿起來。隨著孩子動作的熟練和精細化,珠子和紐扣的洞眼可以逐漸變小,繩子逐漸變細、變軟。
夾玻璃珠 讓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乒乓球一個個夾到另一個容器里。鍛煉一段時間后,可以換成顆粒更小的糖果或黃豆、花生米等。
徒手表演 教孩子在唱歌、跳舞、學兒歌的同時,用小手比劃出各種動作,把內容表演出來。
手工制作 給孩子準備一把幼兒專用的圓頭安全小剪刀,教他們學習如何剪紙;拼插類玩具也能很好地操練孩子的手指,增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
手指的運動可以刺激大腦的廣大區域,而通過大腦的思維和眼睛的觀察,又可以不斷糾正改善手指動作的精細化程度。眼、手、腦的配合協調能夠極大地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所以家長務必給孩子提供多動手的機會。
下一篇:孩子各階段的行為重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03歲寶寶的早教計劃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