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春季,外濕內燥,人體的水分容易蒸發,天氣冷暖交替,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容易受到干擾,如果寶寶體內水分無法及時滿足日常活動需要,寶寶就容易出現“上火”情況。
如果對寶寶“上火”防治不當,很容易引發扁桃體炎、感冒、發燒、腮腺炎等癥狀,抵抗力下降,甚至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典型癥狀一 大便干結
初春時節,寶寶最常見的上火癥狀表現為大便干結,因此在排泄時感到疼痛,哭鬧不止。
育兒專家解釋稱,南方地區春季雨水頻繁,人體感覺潮濕,媽媽們可能會忽視了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而由于春季內燥尚存,寶寶就會因缺水而出現大便干結,如果得不到及時調理,將致使體內毒素大量沉積。相關研究數據顯示,96%的毒素會被腸道反復吸收,嚴重危害身體健康。而且,大便不及時排泄,細菌將會大量繁殖,引起腸黏膜病變,從而直接導致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消化不良等病癥。
為緩解此種情況,媽媽們可以配置重于清熱潤腸型的飲食,例如蜂蜜決明飲:取15克決明子炒熟,加清水適量,入沙鍋中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繼續煮30分鐘,去渣取汁,調入蜂蜜少許,每早讓寶寶空腹飲用。
典型癥狀二 口舌生瘡
在春季,口瘡常常莫名其妙地出現在寶寶口腔中,嚴重時還會引發咽喉紅腫,這也是寶寶春季最常出現的“上火”癥狀之一。
專家指出,春季天氣一日三變,寶寶的身體機能容易失調,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靈”,加上許多父母不注意辨別食物是溫熱性還是寒涼性,寶寶可能會攝入過多的溫熱性食物,進而引起上火,生出口瘡,若不能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延誤時間,時間久了甚至會影響寶寶聲帶的發育。
專家提醒,寶寶出現口瘡時,不可隨意用藥,因為兒童臟器嬌嫩,器官發育尚未成熟,直接用成人藥、非專業小兒藥均會傷害兒童的腸胃功能,造成腸胃菌群失調。媽媽們應該為寶寶選擇能夠對腸道、脾胃起到綜合調理功效的兒童藥物。比如在劑型、口感以及藥理上均可稱之為“小兒去火專家”的三公仔小兒七星茶顆粒。
春季寶寶“防上火”有妙招
春季防治寶寶“上火”,媽媽們在日常生活中還需注意什么呢?育兒專家給出了以下5個建議:
多喝水:對寶寶要做到“少吃一口飯,多喝一口水”,即使每次只能喝一點點,也要多給寶寶喝水。
保持合適溫度和濕度: 室內溫度在18-22℃左右,濕度在55%-60%左右,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以防止寶寶皮膚及鼻咽腔黏膜干燥。
保證睡眠:寶寶睡眠好,既能促進生長發育,又可增強身體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媽媽要保證寶寶充足的睡眠時間。
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在注重營養均衡的同時,應培養寶寶愛吃蔬菜水果的好習慣,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呼吸道免疫力。此外,合理補充富含膳食纖維的谷類、新鮮蔬菜、水果等食物,可起到預防上火和便秘的作用。
多活動: 春天是“陽氣升發”的季節,在風和日麗的天氣,要帶寶寶到戶外活動,以促使寶寶體內積熱的發散,提高抗病能力。
本報記者 王智芳 通訊員 于瑩
下一篇:經常搓搓寶寶小手有益健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該不該給寶寶穿開襠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