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教養工作不是知識型的工作,它是一項細水長流、耗神耗力的工程——我們要同孩子進行精神交流。因此,我們必須時刻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如何對孩子施加影響的,不然就無法在教養過程中滿足他們的真實需求。因此,身為父母,我們給予孩子最隆重的禮物就是理解他們的能力,真正地看清楚孩子的人格是獨立于我們的。反過來說,我們最大的愚蠢就是不能恰如其分地尊重孩子表現出來的種種天性。
要想覺醒地教養孩子,在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就必須敏銳地觀察自身的行為。一旦認清了自己深層的精神世界是怎樣影響我們的教養活動和長幼關系的,我們就開始認識自己的不覺醒和情感的印記了。
一旦開始追求長幼互動中的覺醒意識,我們就有可能會感到:不論自己的意圖有多么好,但以往的行為模式依舊會重復出現。當這種情況頻頻出現時,我們會擔心自己將永遠無法實現覺醒。這種情況會令人十分沮喪。
實際上,一個覺醒的家長不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富有覺悟地教養兒女既是一輩子的修行,也是每一天的功課,更是敏銳地察覺自己深層的不覺醒的過程。每當我們在自己的行為中發現一次不覺醒的元素——不管它們多么微小——就會獲得一次富有活力的轉變。一次又一次地發現不覺醒并消滅它,我們的覺醒也就隨之提升了。
要想獲得清明的心智和精神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身上都存有上一代人留下來的不覺醒因素,它有待我們去梳理整合。不覺醒是無法遏制也不可能被消滅的。無論我們擁有多么高的覺悟,不覺醒自有它的活動節律,它會不知不覺地滲透到我們的習慣、思想、情緒以及儀表之中。只有以孩子為鏡,從他們身上見證自己的不覺醒,我們才有能力去調整它。
在本章終了之際,我想明確指出,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覺醒和不覺醒顯然不是二元對立的,它們不是光譜的兩個極端。不覺醒不是我們的敵人;相反,只要我們愿意努力,它恰恰為覺醒提供了生長的平臺。
覺醒并非一個目的地。我們變得覺醒,并不意味著時時刻刻都能避免不覺醒。相反,覺醒的生活是一個不斷行進的過程。沒有人是徹底覺醒的,我們可能在生活的某一方面是覺醒的,在另一方面卻是不覺醒的;在這一刻或許覺醒,到了下一刻就不覺醒。我們實現覺醒其實是為了見證不覺醒,如此才能不斷進步,不斷接近覺醒的狀態。因此,我們沒有必要將自身的不覺醒視作洪水猛獸;它并不可怕,反而是完善人生的一道門檻。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