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時候,媽媽為孩子考慮得無微不至,總想著孩子的吃喝拉撒,即使在凌晨兩點,也會起來給孩子換尿布。孩子在半夜三更或者吃飯的時候大小便,媽媽從來不會有半點兒怨言,始終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無私的母愛會全部傳遞給孩子,形成孩子的心性,這就是所謂的“良心”。人的心性中,良心是最先形成的,接收了母愛,孩子就會擁有信任和利他心。我們常說的人道主義就是在這個時候產生的。媽媽無私的愛讓孩子學到了良心、美德和人道。
這個時期的孩子接受母愛,形成了自己的心性。孩子剛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如果聽著韓語在韓國長大,就說韓語;在英國就講英語;在法國就說法語;在日本則講日語;如果放到豬圈,便會模仿豬的行為;放到狼群里,其行為就會像狼。盡管從生物學上講是人類,但實質上已經不再是人。只有和人類一起生活,具有人的心性,才能算真正的人類。
孩子從白紙狀態到接收信息并形成基本心性,需要三年的時間。三年里,他看到的、聽到的都會深深地刻在他的心里。
俗話說“三歲看老,百歲不改”,這個時期所形成的性格,成為人的基本心性,很難改變。比如,孩子出生后,看到爸媽各一個,當然就會認為一夫一妻的生活是正常的;反之,若看到一個男人和很多女人一起生活,那他便會認為一夫多妻是正常的;如果看到一個女人和很多男人一起生活,那他自然也會覺得一妻多夫很正常。
我們判斷是非的標準、倫理道德的形成都與我們從小的所見所聞有關。孩子的脾性,也是通過學習、模仿逐步形成的,三歲之前對性格的影響會像烙印一樣深刻。這個時期是孩子形成自我人格的重要時期,所以媽媽至少應該親自撫養孩子到三歲,這樣才能算是自己的孩子。像自己才是自己的孩子,不像自己就不能算是自己的孩子。這個時期,如果是別人撫養孩子,撫養人就會變成孩子的媽媽,因為孩子會像撫養人。想讓孩子有一顆美好的心靈,媽媽必須全心全意地照顧孩子,且必須心情舒暢。
下一篇:面對“非愛”,報復不會帶來解脫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撫養“獨二代”的育兒方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