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基本信息】
書名:順其自然的智慧:達人媽媽的育兒手記
原價:29.00元
作者:劉湘梅
出版社:陜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ISBN:9787224105582
【編輯推薦】
1、媽媽寶寶雜志、聰明寶寶雜志聯袂推薦;金色雨林創辦人林薇、音樂家譚盾夫人黃靜潔媽咪Jane、紅黃藍副總裁高壽巖撰文推薦!
2、作者作為專家型的媽媽,吐露心聲,與讀者分享親子經歷,真實故事專業吐槽。
3、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的方式,拔苗助長、強力灌輸,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觀念和做法是存在諸多隱患的。
4、順其自然的方法,決不是放養、任其自生自滅,恰當引導是需要學習的一種智慧;掌握觀察理解孩子的正確眼光,孩子所犯的“錯誤”往往根本不是錯誤,而是成年人的誤讀。而獲得這些方法只能通過分享與借鑒。
【內容提要】
《順其自然的智慧:達人媽媽的育兒手記》作者著名兒童早期教育專家劉湘梅、李雪琴講述了她們自己的育兒經歷,有故事,有感悟,有理論,她們最想告訴天下父母的是:大人要懂得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自然成長。好父母是學習和體悟出來的,而不放養、不大撒把的順應天性的教養方式,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修煉!
【作者介紹】
劉湘梅,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有著十余年母嬰傳媒從業經歷。曾任母嬰雜志執行主編、副總編,現為《聰明寶寶》雜志顧問,京師創智早教研發中心主任,多家育兒刊物、網站撰稿人、特邀專家。
李雪琴,媒體從業者,文學碩士。做過記者、編輯、電視紀錄片導演、兒童節目編導、兒童劇編劇、策劃。五年前,開始以文字的形式記錄自己的育兒心得,在新浪網撰寫知名育兒博客“童心園”,并在若干育兒刊物開設兒童教育專欄。迄今為止,覺得自己干的最好的活兒是當媽媽。
【序言】
順其自然養孩子,我們一起修行。順其自然養孩子,我們一起修行順其自然的智慧:達人媽媽的育兒手記壯壯和暢暢第一次見面就親如兄妹。那時候的暢暢兩歲多,還處于“世間萬物只分為可食與不可食兩類”的階段;而馬上就要五歲的壯壯也破天荒地表現出十足的哥哥樣——之前他是不屑于跟小小女孩兒玩的。
他們一見如故,如同他們的媽媽。
兩位媽媽初次見面以“李老師”、“劉老師”敬稱,后來混得熟了,便帶有調侃的意思了。通常兩個媽媽湊在一起就聊孩子,遇到聊得來的,會沒完沒了,我們就屬于這一類。所謂聊得來,自然是對彼此的教育觀念、養育方式認同,并能產生共鳴。比如,李老師說暢暢把大米撒了一桌子一地,劉老師關心的不是怎么收拾殘局,而是李老師怎么去引導她理解“一盤散沙”的概念;而說到壯壯的某些“破壞”行為,相信李老師也絕不會問出:“這在你們家是被允許的?”我們覺得最有差異的一次是看到劉老師和壯壯在草坪上瘋玩,又打拳又轉圈時,李老師感嘆道:“帶兒子要比帶女兒費的體力大多了!”
我們這樣的媽媽經常會被認為是“慣”孩子的。很多事都順著孩子,按照孩子的意愿來。我對這種看法的反駁意見之一是:難道都按照大人的意愿就對了?
大人總是想當然地以為,自己都是對的。而孩子,天生就是會犯錯的,他們在一個接一個的錯誤中,借由大人的糾正和引領而成長。所以,當他黏媽媽的時候,媽媽要斷然離開,告訴他抱著媽媽哭不是好孩子;當他不愿意把玩具給小朋友玩的時候,要讓他知道分享是一種美德;當他跟小朋友胡扯他有一屋子玩具的時候,警告他說謊是很惡劣的行為……
有問題嗎?應該沒有,都合乎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但教育怎么就是這么難的一件事呢?孩子要么聽不進去,要么屢教不改,還脾氣越來越大,學會跟父母頂撞。
其實原因很簡單,大人常常忽略了“孩子就是孩子”。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他們做不到。但是,他們會按照自身成長的規律不斷地完善自己,走向成熟。做父母的,只需找到這條規律,順其自然,就好比種下一棵小樹苗,大自然有陽光雨露供它成長,我們在必要的時候略為修剪,別忘了澆水施肥,它便會茁壯成長。
李老師跟劉老師之所以能聊到一起,最根本的是我們會順應孩子成長的天性,不去做“逆天”的事。
李老師不在乎一地的大米很難收拾,因為她知道,孩子在成長的最初階段能夠自由地探索,對于她的未來有多么重要,她將學會主動學習,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而這一切代價可能就是每天多洗幾件衣服,多做點兒家務。劉老師不再非要給壯壯看那些容易讓他傷心流淚的繪本,即使它們再經典、再美好,因為我懂得自己的兒子有顆敏感而多情的心,情感教育無須過度。
誰不想做個輕松快樂的媽媽?李老師和劉老師是幸運的,存在大腦里的知識結構,使我們能夠相對比較容易地了解孩子,讀懂孩子,內化吸收,全部匯總為一個詞——尊重。必須有這一前提,才會明白,順應天性,讓孩子自然成長就是最輕松的教養方式。但是,順其自然不是放養和大撒把,而是一種需要全心體悟的智慧。
我們堅持這樣的理念。
感謝暢暢和壯壯,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對媽媽這份堅持的回應。
我一直以為,孩子是上天派來的,是真正的天使,他們的使命就是要我們在陪伴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懺悔、超越自我。養育孩子就是我們修行的過程,因此,我對所有的孩子心存感恩,心懷敬意。
感謝李老師,朋友很多,知己難求。
感謝很多參與此書策劃和編輯的朋友們。
感謝向晨,你的寬容和理解,堅持和信任,詮釋了這本書的主題——尊重。
劉湘梅
2012年冬·北京
下一篇:任何時候都不要恐嚇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不聽話可進行冷處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