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5月5日,英國《每日郵報》刊登了英國7歲截肢女孩埃莉·查理斯與3歲截肢女孩夏洛特·諾特一起在農場玩耍的畫面,兩人的親密程度令許多親姐妹自嘆不如。這兩個小女孩都是“無肢女孩”,因為腦膜炎導致四肢壞死,她們被迫截肢。
腦膜炎是嚴重的、甚至可能致命的感染性疾病,會造成保護大腦和脊髓的薄膜(腦膜)炎癥。細菌性腦膜炎是最常見的腦膜炎類型之一,由肺炎球菌等引起的細菌性腦膜炎往往更加嚴重,會造成腦損害、耳聾、癱瘓或死亡。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可能得腦膜炎,但是嬰幼兒和兒童患病幾率更大 。
肺炎球菌腦膜炎兇險
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崔其亮教授指出,多種細菌都可能引起小兒細菌性腦膜炎,其中肺炎球菌是常見的一種,而且肺炎球菌性腦膜炎病情相當嚴重,容易導致兒童死亡,在幸存者中常可造成終身殘疾的后遺癥,如耳聾、癱瘓、智力低下、癲癇等,會嚴重影響兒童的智力和行為發育。尤其需要引起重視的是,肺炎球菌性腦膜炎的病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高于其它常見致病菌,如b型流感嗜血桿菌和腦膜炎雙球菌等。
“由于病情嚴重,尤其是細菌的耐藥性不斷增高,肺炎球菌疾病的治療難度很大,而且很可能會在治療過程中留下后遺癥”。崔其亮指出,由于肺炎球菌疾病是細菌性感染疾病,通常采用抗生素進行針對性治療。但是肺炎球菌有很多種,其中分布最廣、引起疾病最多的一些血清型往往有更高的耐藥性,有些血清型的對某些抗生素耐藥性達到80%以上。出現耐藥性以后,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紅霉素等的效用就大打折扣了。
預防更重要
目前已有一些疫苗可以預防因腦膜炎球菌、肺炎球菌、b型流感嗜血桿菌(Hib)引起的腦膜炎。盡管已經有了有效的疫苗,但由于人們的認識不足,全世界每年還是有數以千計的人因腦膜炎而失去生命或致殘,特別是其易感人群嬰幼兒和兒童。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獨立保健市場研究機構之一GfK Healthcare所進行的一項全球調研表明,在參與調查的13個國家的嬰幼兒父母中,尚有很多家長對包括肺炎球菌腦膜炎在內的肺炎球菌疾病缺乏了解。參與本次調查的中國家長中,有84%的家長對孩子所面對的肺炎球菌疾病的風險不甚了解。
崔其亮教授介紹,對于肺炎球菌疾病而言,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預防肺炎球菌的方法可分為基礎免疫和特異免疫兩種。基礎免疫與家庭環境、飲食及出行等有關,保證家中的環境清潔、室內空氣流通;孩子幼小時少去公共場所,降低感染疾病幾率。而特異免疫,指的就是疫苗免疫。
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內外兒科專家均認為,由于小兒肺炎鏈球菌疾病大多發生在2歲以內,及早給孩子,尤其是2歲以下嬰幼兒進行7價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的接種,是對抗兒童肺炎球菌疾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受訪專家/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兒科主任 崔其亮教授 文/葛鋒
下一篇:感冒了,該吃什么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齲齒”猖獗不能全怪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