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目標”與“規定”不同
目標是個人、部門或整個組織所期望的成果。
規定是強調預先(即在行為發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條文中的決定。
家長朋友可以通過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
讓孩子理解目標和規定
這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大有益處。
我剛當老師不久,有一次組織學生去汽車工廠參觀,出發之前,我讓5年級的孩子們思考此行的目標與規定是什么。我對孩子們這樣說:
“首先,請在本子上寫下這次參觀的目標和規定?!?/p>
于是,孩子們很快寫出下面這些內容并發表出來。
◇在工廠里不做危險的事情,不隨便亂摸機器。
◇認真聽老師的話,不給老師和同學添麻煩。
◇吃過飯后不隨便扔垃圾。
◇聽講解的時候不說話。
孩子們一一發表完之后,我開始提問:
“大家說了很多非常重要的事情哦!但是,這是目標,還是規定呢?”
我這樣一問,孩子們都愣住了。而后有一個孩子回答說:
“是目標和規定!”
“那么,哪一個是目標?哪一個又是規定呢?”
“嗯……”
由此可見,孩子們對于目標與規定的區別并不十分清楚。孩子們所考慮的,全部都是規定,而絕不是目標。
為什么要去汽車工廠呢?
選擇去汽車工廠參觀學習,是由于考慮到以下這些目標……
◇觀摩汽車的制造過程,讓孩子發現其中所需要的各種精湛的技術,進而了解技術的重要性。
◇通過觀摩汽車工廠工人們勞作時的樣子,配合生動的解說,去體會勞動的快樂與辛苦。
但是,對于孩子來說,是很難想出這樣的目標的,相比之下考慮規定更加簡單。
不過,只要在上課時花些時間去引導,孩子也一定會努力去思考目標是什么。然后,就能夠認真地想出為何要到汽車工廠來參觀了。
如果事先做好這樣的指導,到了活動的當天,孩子們就會懷抱參觀學習的目標,認真地去聽,去觀察了。由于認真,就會自然地好好遵守規定,如此一來,也就不必在下車之前,一一叮囑孩子們要遵守規定了。
與此相反,如果事先沒有作相關的指導,孩子們對去汽車工廠參觀的目的完全不了解的話,到了那一天就會很混亂,因為孩子們心中沒有目標,參觀時自然也就不會認真。當然,也更容易違反規定。所以在下車之前,就必須要一一叮囑孩子們去遵守。
因此,不做目標的指導,而只一味地強調規定,是無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上面所提到的方法不只適用于參觀學習,從大的范圍來講,也適合所有教育上的情況。
人生的目標
我在家訪的時候經常會問家長:“可以請教您府上的教育方針嗎?”或是“您經常會跟孩子說些什么呢?”等。有不少家長會像下面這樣回答:
“我經常跟他說不要給別人添麻煩?!?/p>
“我會跟他說不要跟朋友吵架?!?/p>
“我教他要遵守學校的規定,不可以為所欲為。”
“我希望他能夠成為好好傾聽別人說話的孩子?!?/p>
“我希望他能成為善聽別人勸告,并努力改正錯誤的孩子?!?/p>
也許您已經注意到了,這與之前提到的參觀學習時的規定十分類似。
也就是說,這不是目標,而是規定。
當然,上面提到的每一項都很重要,都應該好好教導孩子。但是,只有這樣是不足夠的。
我們常說的“規定”,很容易演變為強硬的限制。比如“不可以做某某”。
如果孩子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總是聽這樣的話,那么他們就無法體會到人生以及生活積極開朗的意義。如果將類似“不可以做某某”的話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他就更加無法享受到人生與生活的樂趣。
我希望各位家長能夠讓孩子懷抱更多對人生與生活的夢想。為了實現這一愿望,您就有必要盡力去引導孩子,讓他們思考人生及生活的目標,如何邁向目標以及對未來的規劃。
“你要努力地去讓自己、家人以及周圍的人都幸福哦!”
“某某為人親切溫和,今后一定可以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你一定要努力伸展自身的特長并充分地發揮出來哦!”
“你要樹立起自己的個性,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某某君工作能力十分出色,以后也許能夠成為發明家呢!”
我希望父母能夠多跟孩子講這樣的話。如果能讓孩子對人生與生活滿懷光明的希望、目標或者夢想,就很有可能對他每日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這樣一來,他們就會自然地去遵守各種規定。
這與參觀學習時,心懷目標的孩子會好好遵守規定是相同的。
不過在此之前,大人首先要理解目標與規定的區別。
下一篇: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孩子做好分內工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