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與孩子溝通就是要找到彼此的交集
只要爸爸媽媽用對方式和孩子說話,孩子的心靈就能獲得平靜,并自由自在地成長。你想知道爸媽究竟該怎么說話比較好嗎?
相信身為大人,一定都有過“跟那個人聊天感覺真好”的體驗吧?道理其實是一樣的。跟孩子聊天后,如果孩子有“嗯!還好我跟媽媽說了這件事”的感覺,就代表孩子的心靈獲得了平靜,并能以平靜的心靈面對每一天。
究竟該怎么做,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先前我們以LSTE方式分析了親子溝通的方式,接下來我們將從另一個觀點,來考察親子溝通的關系。在此介紹一些簡單的規則,當你要和孩子展開交談時,一定要記住這些規則。
親子溝通就像是發生在兩個地盤上的事情,一邊是孩子的心靈地盤,例如,“我想這么做”、“我是這么想的”;另一邊則是父母的心靈地盤,例如,“你要乖乖聽我的話”、“你應該這么做”、“你不可以那么做”。父母總是習慣性地想將孩子拉到自己的地盤上,借機對孩子說教。但這種方式反而會迫使孩子根本不想聽話。所謂的溝通,就是要創造能讓親子雙方慢慢靠近對方的“第三塊地盤”。
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與孩子溝通
所謂的“第三塊地盤”,就是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場,與孩子展開溝通的地方。
交談在英文中是“dialogue”。這個詞來自希臘語“dia-logos”。dia意指互相理解對方, logos則指語詞、真理、理法。換句話說,交談就是要“共同理解雙方的語詞與意思”,所以不該太過堅持己見,也不能太過忍讓對方,應該彼此抱著謙虛的態度,在檢討自己不對的同時,盡可能努力追求真理,這才是交談溝通的真意。
為此,必須在交談的兩人中間,創造“中立的地盤”,好讓自己與談話的對象站在同等地位上,彼此仔細推敲事情的真偽。
這就是“第三塊地盤”。這塊地盤并非一開始就存在,而是從親子雙方的談話中漸漸成形的。親子雙方若想彼此多了解對方的想法,就不能一開始就單刀直入地要求對方,或是只顧著表達自己,而是要設法創造這個中立且能讓雙方互相交流的地盤。只要親子之間能培養出這種關系,就表示這塊地盤架設得非常穩固。
當然,遇到絕不能退讓的情形時,自然不可以輕易退讓。不對的事就該坦率地說出來,不過最基本的態度,還是應該設法站在孩子的立場上,仔細聆聽孩子想要說什么。
親子之間的第三塊地盤,就是建立親子信賴關系的地方,也是促使雙方成長的地方,更是讓雙方之間的溝通能夠順利進行的地方。
從下一頁開始,將舉出實際的例子來作說明,編排方式則是從良好的例子開始,然后是重點整理,接著是不良的范例。
下一篇:孩子散漫表現在哪些特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將家長引入到平衡系統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