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新學期來臨之際,市教委推出系列新舉措,其中重要一條就是逐漸完善教育質量評價標準,不僅從學科成績,更從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式、壓力狀態、團隊合作能力、師生關系等方面,對學校教育進行全方位考量。
什么是好學校?“能讓每一個孩子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高,實現減負增效,這就應該算好學校!”市教委副主任尹后慶對“好學校”重新定義。事實上,本市有一大批公辦中小學,可能名聲不響,可能生源不佳,但用自己的付出贏得了家長和學生的信任。
整合教材用巧勁
每學期開學,徐匯區啟新小學每個教研組都要上交一份厚厚的“假期作業”——新學期課程《統整指南》,針對整個一學期的內容做整體設計,根據學生認知特點重新編排知識點講授順序,例題和習題要不要更換,每一單元可以包含哪些德育內容,都在老師規劃之中。
校長嚴一鳴介紹,前幾年,學校也曾一度面臨困境——生源質量下降,師生積極性不高,老師上課往往都是拿著教參照本宣科。一場全校的“教改志愿行動”從數學學科率先開始了。有著20多年小學數學教學經驗的嚴一鳴帶著老師們從各個渠道,甚至自己開車去外地收集全國各版本教材,吸收各家所長,針對學生學習的難點,重新整合知識點。例如,原先,孩子們在四年級同時學習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率,總要混淆,費時費力。老師們發現,其實三年級的加法運算定律已經涉及類似概念,于是嘗試著將兩者一起講授,果然,孩子們接受得很快,節省了三至四個課時。
對癥下藥添“準星”
新學期,盧灣區三好中學的“校園”更大了——除了參加每周五下午盧灣區統一的創新實踐日活動外,每周四下午,預備班和初一年級的學生們還將赴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參加環保、能源等科技課程的探究活動。
“我們的學生超過六成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中的很多人都以考中職校為目標。”校長丁斌說,針對這一特點,學校將學生的能力和品質培養作為重心,以“增”促“減”——增加的是開拓視野、培養個性特長的機會,“減”的是無效的重復操練、過重的作業負擔。
與此同時,對一些學科成績優秀的孩子,學校也開起“小灶”——學校加入了向明中學教學聯合體,每學期,都有尖子生可以流動到向明初級中學的課堂隨班學習,每周,學校還聘請全區優秀教師到校給學有余力的學生“加餐”,為每個孩子開辟一塊適合他發展的教育土壤。
下一篇:母愛鋪就了我的人生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看待孩子的“寒假情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