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拉斯洛不僅成功地進行了他的“波爾加實驗”,他還是個出色的經紀人。他秉承了猶太人精明的商業意識,巧妙地借助新聞界造勢,不斷制造轟動效應,在全世界制造了一個迷人的“波爾加神話”,使女兒成為國際象棋市場中一件緊俏的“商品”。他又多方奔走,四處談判,討價還價,讓三個女兒成了身價頗高的“職業棋手”。拉斯洛在實驗之初為女兒所作的超乎尋常的投資現在都有了回報。
早在1989年,年僅13歲的朱迪·波爾加在阿姆斯特丹的一次大賽中,接連擊敗了好幾位赫赫有名的特級大師,并獲得成為男子特級大師所需要的每一個資格證(總共要有三個)。朱迪在那里引起一股“追星”狂潮,當地報紙用整版的篇幅報道“波爾加熱潮征服了荷蘭”。
三姐妹在阿姆斯特丹的表現令一位荷蘭巨富——電腦商、HSG象棋俱樂部主席凡·奧斯特羅姆特別著迷。這位商業巨子在20世紀50年代曾參加過國際象棋世界少年賽,后來盡管沒成為職業棋手,但仍然對棋情有獨鐘。奧斯特羅姆邀請朱迪和他下兩盤棋,當朱迪閉著眼睛凌厲地連勝兩局之后,他信服了小波的天才。奧斯特羅姆送了一臺價值幾萬美元的手提電腦給波爾加姐妹,還以10萬美元的年薪聘請三姐妹到HSG俱樂部做客座棋手。以后奧斯特羅姆還多次出資贊助三姐妹參加高級別的比賽。
德國最有名的梅費斯托國際象棋電腦公司也找上門來了。盡管該公司生產的國際象棋微型電腦已經連續九次獲得世界微型電腦國際象棋賽的冠軍,他們仍然愿意以重金買下“波爾加姐妹”這魅力四射的名字,來做他們電腦產品的牌子。
1993年7月,在朱迪生日前夕,瑞士國家電視臺想對她做一個5分鐘的專訪。當攝制車隊抵達布達佩斯時,由拉斯洛出面談判,瑞士人要為這次專訪支付2萬美元的采訪費。事后,一位記者感嘆道:“天啊,我們采訪克拉姆尼克的代價也比這便宜得多!”
《怎樣培養一個天才》一書出版后,有西方出版商對此極感興趣,打算購買著作權,拉斯洛“獅子大開口”:20萬美元!由于雙方無法談攏,以致今日仍未見有該書的英文版發行……
經濟上如此,政治上也是這樣。
大概是在1987到1988年間吧,隨著索菲亞尤其是小精靈朱迪的崛起,“波爾加姐妹”聲名鵲起,波爾加家的命運也時來運轉。風言冷語少了,原先對拉斯洛看不順眼的人開始改變態度,原來專制蠻橫的棋協也逐漸收斂,他們難以抗拒匈牙利人民渴望波爾加姐妹為國揚威的心理。
1988年初,匈牙利棋協通過中間人和拉斯洛談判,希望波爾加三姐妹代表匈牙利參加奧賽。三姐妹也不負眾望,她們在希臘力壓全世界群英,成為足以令匈牙利人民自豪的民族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波爾加姐妹多年的抗爭,國際棋聯已經取消了對女棋手參加男子世界冠軍賽的限制。她們反對歧視女棋手的努力,也得到國際棋聯的回應,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女子世界冠軍賽的獎金就從20世紀80年代的幾千美元一下子提高到20萬美元!
盡管對于“波爾加實驗”的教育思想,世人至今仍然見仁見智,但波爾加三姐妹的棋藝成就,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拉斯洛的教育思想和實踐進行重新認識,而這是讓拉斯洛最為高興的。
最受公認的匈牙利天才兒童教育家依什特旺·哈爾馬尼就這樣評論道:“按照我的判斷,波爾加家庭實驗乃是匈牙利千年歷史上最重要的心理實驗。若能按他的方法教學,讓天才盡可能地發展,該是功德無量!我深信這一點。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讓·華生不能證實自己的理論,因為他無論如何也得不到10個健康的嬰兒來配合他實施他想象中的實驗。正因此我認為這是匈牙利最重要的心理學實驗。因為華生的原則被最為成功地采用了,而且,不是在一個孩子身上,而是在三個孩子身上進行。這就在實際上給整個實驗的成效提供了最為有趣而又是最有分量的證據。由這樣無論何時都可以作的遺傳學的實驗,是否也會得到繼承了同樣才能的效果?當然是這樣。這個實驗之所以十分重要,不僅由于上述的原因,還因為我很清楚,在這個領域中人們從未有過作這樣實驗的機會。”
近幾年,拉斯洛又借助三個女兒的“榜樣力量”,在全世界推動兒童棋藝智力的早期開發。他頻頻在世界少年棋賽期間,向來自世界各國的少兒棋手、教練們講授他的實驗。他還錄制了《拉斯洛·波爾加戰術組合5000局》的卡通錄像帶向全世界發行。
據英國《國際象棋》雜志報道,1996年初,在國際棋聯主席伊姆日諾夫的家鄉、俄羅斯的埃利斯塔,曾經舉辦過一次國際性的嬰兒國際象棋賽,共有來自30多個國家的64名1歲以上、剛學會走路的嬰兒參加了比賽。結果由英國一位名叫夏洛特·格雷思的女嬰獲得冠軍。《國際象棋》雜志刊登了她的照片和一個7步成殺的對局。據夏洛特的爸爸——一位來自倫敦的電腦程序專家說,她的女兒就是看了拉斯洛的卡通錄像帶后學會下棋的。
拉斯洛使當代的國際象棋運動驟然年輕了。
“波爾加實驗”前后堅持了差不多30年。如今波爾加家已經安居樂業,他們通過多年的奮斗,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三個女兒都先后結婚。大姐蘇珊1994年和以色列電腦工程師雅各布·舒茲曼結婚,定居紐約,1999年3月生下兒子湯姆。1997年蘇珊和丈夫合作撰寫了她的傳記《皇族游戲中的皇后》。蘇珊還開辦了“蘇珊·波爾加國際象棋中心”,在美國普及國際象棋。她表示自己也要生三個小孩,繼續父親的教育實驗。
1999年2月,索菲亞嫁給以色列一位軍醫、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約納·科薩什維里。索菲亞婚后入讀特拉維夫大學,逐漸淡出棋壇。
小妹朱迪2000年8月結婚,但婚后仍然活躍在棋壇上。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近兩年來她的棋風有所改變,在凌厲中多了一點穩健,令棋壇高手更難對付。下棋永遠是她的最大樂趣,她相信自己的潛力還未完全開發,她仍然繼續向最高峰逼近。她還能走多遠?人們仍在拭目以待。
“波爾加實驗”仍在繼續。
下一篇:美國家庭如何培養“精英”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屬于孩子自己的環境很重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