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小強頑皮、好動,平時放學后他總是和同學們玩一會兒再回家。今天媽媽有事情沒有讓小強玩,小強在樓下說什么也不上來。媽媽著急了,就強行把小強拉回了家。小強到了家往沙發里一坐,一臉的不高興。媽媽讓小強做作業,他依舊坐在那里環顧四周,還懶洋洋地說:“書包沒有找到,沒有辦法做作業。”媽媽從廚房出來一眼就看見了書包:“看見了嗎?這里!”用手指向書包。小強說:“我知道,我就是說說,你還當真的,哼!”說完,走進了衛生間。媽媽左等右等都不見小強出來,就去敲門。小強不耐煩地說:“知道了,不讓玩,上廁所也管!”媽媽又等了好半天,小強才磨磨蹭蹭地走出了衛生間,絲毫沒有想去做作業的意思。
孩子為什么這樣
不好的情緒會阻礙人的思維,讓人陷入一種不良狀態,很長時間不能自拔。孩子不高興的時候思維也會變得不會拐彎,所以當事情不是按照孩子的期待發展時,孩子就會停留在原來的消極情緒中不愿意做任何事情。這時,要求他們馬上換一個角度去理解事情或者尋求原因,他們是做不到的,需要媽媽指點才能夠轉彎。
為什么大孩子不如意的時候不會耽誤正事呢?因為青春期前后,孩子智力有一個飛躍,他們左思右想的反省能力,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都得到提高,所以大孩子不用媽媽開導也能理解很多事情,不會再因為一點不如意就鬧脾氣了。
請媽媽注意
孩子的能力需要媽媽耐心地培養
孩子要有站在他人角度去考慮問題的能力,要學會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懂得別人的喜怒哀樂。一些孩子天性敏感,對一些問題無師自通,另一些孩子需要反復教育。媽媽往往覺得別人家孩子會的自己的孩子也應該會,不用教育,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別人家的孩子善于理解他人,這是媽媽教的。不一點點地教孩子,會造成孩子缺乏理解他人、關心他人的能力,孩子心里就裝著自己那點私事,不如意就會鬧脾氣。
媽媽情緒化會傳染給孩子
人們情緒好的時候,看到的天是藍的,做什么事情都快;不高興時,看什么都不順眼,懶得做事情。媽媽也是這樣,今天高興了,看見孩子哪里都好,犯點錯誤也可以原諒。如果今天媽媽不高興,看見孩子就不順眼,懶得說話,不愿意搭理孩子。孩子跟著這樣的媽媽自然經常感到莫名其妙,心火也越來越高,更容易鬧脾氣。一些媽媽常說:“人人都和我作對,我怎么這樣倒霉……”孩子在旁邊心想:“我也倒霉!我還不高興呢!今天同學踩了我的腳,都沒有向我道歉……”媽媽的情緒,像傳染病一樣傳遞給孩子,于是孩子情緒總是低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走路慢吞吞,做事無精打采。媽媽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惹得孩子也情緒化。
挫折教育是孩子必需的
很多媽媽創造條件讓孩子享受快樂,卻忽略了挫折教育,忽略了現實生活的教育。媽媽為孩子創造了寬松如意的環境,卻忽略了社會中的行為規范、道德標準、法律法規等的約束作用,當孩子的行為不符合社會的規則時,他就會受到提醒或批評。孩子不能理解制約的意義,也不知道法律法規是制約所有的人的,遇到約束就會覺得不如意,不如意的感覺多了,就會覺得全世界都在和他做對,情緒變得消極低落。
強化訓練
生活感受訓練給孩子讀書,讀優秀的兒童文學,讀人物傳記,讓孩子在故事里和主人公一起經歷人生,懂得生活,孩子就會發現原來自己的那點不如意是無足輕重的。
下一篇:我是弱勢群體中的一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忘記留的作業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