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的孩子也許是幸運的:爸爸是學工的,媽媽是學文的。我和愛人文理結合,配合默契,給了孩子全方位的知識啟迪、引導和幫助。從小學到高中,他們學習上的疑難問題,可足不出戶地得到解決。如果說課堂給了他們一只騰飛的翅膀,那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們的另一只翅膀是家庭給予的。
1. 家風濡染,嗜學成習
我們的職業性質和習慣決定了每天必須讀書、學習,客觀上為孩子營造了一個文明、知識的氛圍。加上兒童具有愛模仿、易受感染的特點,他們從小就對讀書和學習產生好奇和興趣。
鵬1歲半時每天要看《看圖識字》,準時收聽“小喇叭”;3歲時對文具、書包產生極大興趣,要筆和本寫字……
鯤1歲半時見到書就愛不釋手,每天也準時收聽“小喇叭”;2歲時見我看書他也要看,見我寫字他也要寫,每天纏著我講《看圖識字》《看圖說話》《小朋友》,讀一年級課本;4歲半時每天睜眼就問語文、數學題。1981年4月1日,鯤對我說:“媽,我要上大學。”當時他還不滿5周歲。
這一良好學習習慣和興趣的奠基,確立了他們以后的志趣和追求。我們引領孩子邁出走向成功的又一步。
2. 活教活學,扎牢知識的根基
澆花澆根,教知識也要教根。無論教孩子什么知識,不但要求他們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重在理解。
我在教孩子識數時,把抽象的數字幻化在具體可見的事物中,告訴他們幾個就是幾個1,0就是沒有……并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體會數字的含義。
在加減乘除計算中,我們不滿足于得數的正確,還要求孩子理解算式中每個數字的關系,如加法中加數與被加數的關系,乘法中乘數與被乘數的關系等。為加強理解,經常訓練他們根據算式中的數字編應用題。就連“+”“-”“×”“÷”“=”等計算符號,也在他們剛一接觸時就形象地講解了它們的意義和用途。
在識字方面,我們先不急于教孩子寫字,而是先訓練他們認字。孩子1歲半時,我通過指讀《看圖識字》《看圖說話》《小朋友》和一年級語文課本等教孩子認字。他們熟讀成誦,在會讀、會背、會講的同時也認識了那個字。
孩子4歲時,我還把27個漢語拼音字母和常用字寫在大紙上貼在墻上,強化孩子對生字的記憶。鯤在4歲時已認識所有字母,會拼讀,能讀一年級語文課本;孩子們4歲才開始學寫字,由于認得多,稍加指點筆畫就會寫了。2個月后會寫50多個字,5歲時已會寫100多個字了。鵬6歲、鯤5歲6個月學會根據拼音、偏旁查字典,從此掌握了識字工具。
在此基礎上,我們逐步加進有關字的結構、字的多音多義等知識,打牢識字基礎。
對于詞語,我們不但要求孩子會解釋,還要求會使用,經常讓兩個孩子進行造句比賽。對于帶有感情色彩的動詞、形容詞,往往通過與近義詞的對比造句訓練加以區別和理解。對成語不但要會解釋,會使用,有的還要知道它的典故。
對于公式、定理性知識,在記住的基礎上,能證明和實驗的則讓他們加以證明、實驗,弄懂該公式和定理得出的來由,掌握原理,記住規律,會舉一反三。對于地理、歷史、政治、生物這些常識性知識較多的課程,我們也告訴孩子,除了常識、概念需要記準、記牢,其他內容不必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3. 寓教于樂,在玩中學
教育是教者和受教者雙方互動的行為,需要二者在心理需求、目標和情感上的共鳴與和諧。根據兒童愛玩、好動的特點,我們通過講故事,讓孩子說歌謠、猜謎語、做智力游戲等趣味性手段,把各種知識、道理教給孩子,寓教于樂,讓他們在玩中學習,在玩中增長見識。
小哥倆年齡相仿,知識程度也相近,甚至互有所長。我們常為他們設計競賽項目,如組詞、造句競賽,編動作說成語,編故事,猜燈謎,智力搶答,趣味數學,快算××,英語單詞競賽等等。孩子們興致極濃,既促進了智力、知識的增長,又豐富了他們的課余生活。孩子們的許多書本外的知識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
這種形式不僅適合早期教育,也適用于小學、中學階段,不同的只是內容、程度的變化。猜燈謎、智力問答等游戲日后還成了我們家庭的娛樂項目之一,不過,不再是爸爸媽媽出題考孩子,而是孩子考我們了。
下一篇:孩子練習后還馬虎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為何總懷疑自己沒記住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