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出場嘉賓/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師 王莉佳
時常有家長問:“孩子被欺負了怎么辦?”“孩子總愛欺負人,惹是生非,怎么辦?”一個是“小受氣包”,一個是“小霸王”,兩者的爸爸媽媽們都有許多煩惱。
是教育“受氣包”強硬地反擊,“他打你,你也打他”?還是秉承吃虧是福,“算了,我們不和他計較”?抑或是“惹不起躲得起”,索性少出去和其他孩子玩,免得受欺負?
對待“小霸王”,是懲罰教育,“你打別人,我就打你”?還是暗自得意,“欺負人總比被欺負好” ?抑或不讓孩子出去玩,“少給我惹是生非”?
這些不同的選擇對孩子性格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影響,下面就讓我們來分別看看家長們該如何對待“小受氣包”和“小霸王”?
* 先要學會分辨“正常沖突”和“欺負”
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耍中被推倒,或者看到有人在搶孩子的玩具,頭腦中會立即拉響警報“孩子被欺負了,那怎么行!”,然后趕緊沖出去保護孩子,找老師或者到對方家長那里“控訴”,替孩子“擺平”。其實,孩子間一時的推搡、爭搶、打鬧,是很正常的,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表現。如果家長時常把孩子間的摩擦解釋得很嚴重,孩子也會在人際交往中變得更在意別人是否對自己有惡意,會把很多不是欺負的信息理解為欺負,這對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長遠的人格發展都沒有好處。有些孩子甚至會潛移默化地接受父母對自己“受害者”的評價信息,強化了“受欺負”的感覺,結果真變成一個哭哭涕涕的受氣包,“驗證”父母的評價。
而欺負通常是帶有惡意的、持續的、力量懸殊的雙方之間的沖突。長期的欺負行為對于欺負者和被欺負者雙方都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對于受欺負者來說,孩子正慢慢形成自我價值,在這個時候長期被人欺負,會使得他自我否定,對自信產生很大影響。而欺負者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卻時常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會使孩子慣于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攻擊性增強,對孩子長遠的發展十分不利。
* 該介入時再介入
如果在孩子的沖突中沒有嚴重的安全危機,很多時候父母可以不介入,而在一旁觀察,給孩子們一些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己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社會協調能力也在慢慢孕育。如果父母充當“警察”,立即出面調停,雖然沖突解決了,卻也剝奪了孩子寶貴的心理成長機會。
如果當父母發現孩子時常發生惡意的攻擊行為時,就需要及時介入,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
下一篇:孩子越來越懶 誰之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是個愛欺負人的“小霸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