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wǎng)站!
社會公德心就是社會的良心,一個合格的公民應該遵守社會公德,讓我們的社會處于一個健康、有序、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中。
【教子個案】
春天到了,陽陽和媽媽一起去公園玩。媽媽看到有一塊草坪地非常寬敞,就拿出車上的皮球,和陽陽在這里歡快地踢起了球。陽陽剛3歲,只會“呵呵”地跟著媽媽跑。
不一會兒,幾位園丁走了過來,他們對陽陽媽說:“女士,草坪上的草剛剛發(fā)芽,還十分脆弱,請你出來玩吧?!眿寢層行┥鷼獾卣f:“公園不就是大家玩的地方嗎?不準踩,干脆改名叫博物館算了?!眻@丁們很耐心地解釋,草芽剛露出來,非常容易折斷,夏天就可以玩了。
陽陽看到媽媽在吵架,趕緊使勁地用腳踩地,還對媽媽說:“園丁們真壞啊,我就是要踩地?!眿寢屢哺胶椭f:“對,我兒子就是要這樣,可別讓他們給欺負了?!眻@丁們很無奈,只好去找公園管理處,讓他們來處理這件事。媽媽見狀,趕緊帶著陽陽開車走了。
【專家剖析】
社會公德心是溫暖社會的良心,任何個人一旦做出有損社會公德的事情,都將引起眾怒,受到眾人的唾棄。不遵守社會公德的男孩,個人形象也是非常差的。
社會越發(fā)展,越是呼吁大眾能夠遵守公德。只有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了一顆公德心,社會秩序才能更充分地體現(xiàn)。公德行為具有一種傳染力,尤其是在群體中,如果每一個人都守公德,就會形成一種群體壓力,使更多的人守公德。我們的社會和輿論正是在培養(yǎng)這種壓力。
男孩想樹立正面的個人形象,在公眾場合獲得更多尊重,就不能忽略了公德心的培養(yǎng)。公德更多地體現(xiàn)在公共場合,越是人多,越是要靠公德心來督促眾人自覺遵守。人之所以被稱為文明的人類,就是因為我們有了公德心。在公共場合,人所表現(xiàn)出的是更多的社會性,而非動物性。
每一片亂扔的垃圾背后,都有一個公德心淡薄的人。中國目前社會中,公德意識還很淡薄,公德心教育非常需要。男孩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媽媽也同樣不能忽略了對他公德心的培養(yǎng),讓男孩成長為一個真正受人尊敬的人。
【給媽媽的教子建議】
建議一:言傳身教,給男孩樹立榜樣
孩子的公德意識淡薄,多半與父母的影響有關(guān)。男孩的許多壞習性,多是父母教會的,例如上車不排隊、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隨地大小便等。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男孩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媽媽會發(fā)現(xiàn),男孩剛進入公共場合時,會很緊張,他急切地尋找一個模仿對象,來確定自己的言行方向,此時,帶著男孩進入公共場所的父母,就成了他最佳的模仿對象。父母的不良言行細節(jié),都會潛移默化到男孩身上。
建議二:明確立場,批判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
生活中有許多缺乏公德意識的人和現(xiàn)象,媽媽要對這些不良現(xiàn)象持批判的態(tài)度,讓男孩明白,這些行為是不被認可的,是受人批判的。如果媽媽態(tài)度不明確,甚至大加贊賞,會扭曲男孩的是非觀。
陳寧和媽媽一起坐公交車,前面的一位男士在抽煙。陳寧問媽媽:“這樣對嗎?”媽媽說:“這是別人自己的事,又沒有觸犯法律,我們別多管閑事。”陳寧就閉嘴了。從此以后,陳寧見到有人隨地吐痰、亂扔垃圾,他都當作沒看見。
不良現(xiàn)象,哪怕沒有傷及私人的利益,也應該受到批判,因為他傷及了公眾利益。好的生存環(huán)境需要大家來共同維護,沒有公德心,就會導致公共生存環(huán)境越來越差。一個社會進步文明的程度,很大程度上由全體公民的公德心來決定。
建議三:從生活小事強化男孩的公德意識
公德心也是對社會的責任心,一個責任感強烈的男孩,也會對維護社會公共環(huán)境有責任感。生活中,媽媽要教男孩做事有始有終,不隨地吐痰、扔垃圾,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程勇軍的媽媽從小就教育他,走在大街上,垃圾一定要扔進垃圾筒;坐車時,要禮貌排隊。媽媽走到哪里,發(fā)現(xiàn)有可以教育他的公德意識,就及時地叮囑他。程勇聽得多了,言行上也很自律,社會責任感日益強烈,成了一個主動維護公德的小“戰(zhàn)士”。公德意識體現(xiàn)在一些生活小事中,例如在醫(yī)院里要保持安靜,在公園不攀折花木等。媽媽多教給男孩這些生活常識,就能讓他從小明白,哪些行為是有違公德的。男孩有了明確的公德是非觀,才能自覺遵守公德。
下一篇:擇友,讓男孩獲得真誠的牽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母愛影響著孩子的人生道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