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一些跡象表明拼爹游戲升級了,并向“年輕化”發展,甚至已經是“年幼化”了。據報道,武漢一家長給上幼兒園的孩子設計名片,詳細標注家庭成員工作情況。該家長坦稱,如果幼兒家長有一定的官職、地位,或者經濟條件優越,老師就可能給予孩子更多關注。而且這種現象普遍存在,這位女士還是受人“點撥”的。
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的社會,孩子的貧富意識也越來越明顯,這就造成了孩子比拼父母,例如: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等等,這些人認為自己學得好,有能力,不如有個“成功”的老爸。
對這些名片,孩子是沒有責任的,完全是家長所為。身處職場的他們或心甘情愿或無奈地接受了社會的某些游戲規則,或者說,過分的物質主義與功利心態已然毒化了他們的大腦。請客送禮也好,顯擺身份也罷,都在他們心中成為理所當然的“進步”渠道,是他們強化自身馬太效應的必由之路。
幼兒名片本身就是一件荒唐事:三四歲的孩子需要名片嗎?這些名片自然不是孩子們之間的交流需要,頂多被當做玩具。幼兒名片只不過是成人之間的一種游戲,其妙用不外乎向學校,特別是老師表明家長身份的“不尋常性”,孩子也就可以“子憑父貴”,享受更多的“特殊照顧”,占據更多的教育資源,達到“鶴立雞群”的目標。然而,這樣做的直接后果是導致孩子們在學校混日子,因為他們知道前面有條康莊大道早已鋪好,不必努力,而“富不過三代”的厄運正源于此。“千金難買幼時貧”,不少有識之士鼓勵自己的孩子白手起家,經歷苦難,在社會中去公平競爭。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筆者認為,在拼爹低齡化這個問題上,幼兒園老師負有一定的責任。人之初性本善,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兒園老師這個職業卻有著特殊性:一方面,她已經作為一個社會人存在,要在社會機器的結構中扮演齒輪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她的工作對象卻是心智未染有待塑造的兒童,她的言傳身教,應該對應真善美的標準。
幼兒名片無形中破壞了“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平等。教育本不應該也不會曲阿權貴,老師眼中,學生是平等的,教授知識,培養品格不能“區別對待”,這才是教育的根基。
“拼爹從娃娃抓起”,讓人們對公平公正充滿了困惑,我們的社會不需要“拼爹游戲”,而且我們的制度設計應該防止和打擊“拼爹游戲”,這是社會的需要,更是民眾的期盼。
幼兒園中出現“拼爹游戲”不只是讓民眾很受傷,也讓這個社會很受傷。家長們,請別把“拼爹游戲”玩進校園了!
下一篇:責打孩子時應守原則講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幸福的家讓孩子更快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