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但是,當下的管教一定要注意技巧,不能羞辱他或傷害他的自尊心
你一定見過這種尷尬的場景:一個氣急敗壞的媽媽使勁地拖著一個哭得聲嘶力竭的孩子往外走,大人小孩都滿臉通紅,都覺得羞恥不堪。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從5歲以后就已經擁有很強的自尊心,因此很容易受傷害,所以當大人以為小小孩兒哪懂得什么事情的時候,他們早就已經把情緒埋藏在心里了。因此管教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技巧,例如,不能當眾責罵,不能劈頭蓋臉隨便亂打,不能盛怒之下口不擇言。
前陣子受朋友所托,我處理了一個已經上高中的男孩的問題。在學校里,他的學習成績很糟,眼看是不可能考得上大學;在家里,他又完全不和父母說話,最 多只肯作些“嗯”、“還行”這種簡短得不能再簡短的回答。我和他談了兩次之后,約略知道了他把自己向父母關閉起來的緣由。他說他清楚記得小學六年級時,在 一次家長會上,被老師數落的母親惱羞成怒之下,當著好幾個同學的面對他大吼:“我真后悔生了你,你是不是投錯胎了!”他說當時他被羞辱得完全抬不起頭來, 心里只覺得恨,恨自己沒用,也恨自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
這種恨一直伴隨著他,盡管媽媽事后也覺得自己說得有些過分,但已經無法消除那當眾掌摑般的刻痕和痛苦。在我輔導這么多問題學童的過程中,很多孩子的自卑、學習成績差、破壞性和暴力行為,都可以找到童年被長輩責打羞辱的痕跡。
我知道如今的父母比從前更加辛苦,除了做不完的家務之外,還有職業需求的巨大壓力。要我們總是心平氣和地去面對孩子的錯誤,確實是門很艱難的功課。 可是,家,本該是孩子最穩妥的港灣;父母,本該是孩子最安全的臂膀。為了我們最親愛的孩子,再艱難的功課也只有咬著牙去學習了。
所以,管教時,要就事論事,不要把自己的情緒給投射進去
我曾經在北京近郊的一個露天商場里聽見一對外國父子的對話。當時我們都站在一個音像攤位前挑選碟片。5歲的兒子走到正在讀碟片說明的爸爸身邊說,我要買機器人。爸爸回道,哦,圣誕節還沒有到呢。兒子提高音量,又說一遍,我要買機器人。爸爸放下碟片,看著兒子回答,我說了,圣誕節還沒到呢。兒子開始嗚 嗚地哭,大聲說,我要買機器人,我要買機器人!爸爸看著兒子,不帶情緒,云淡風輕地說,哦,你才5歲,我已經35歲了,你認為我會聽你的嗎?兒子自覺無 望,收起了哭聲,一溜煙回頭找妹妹去玩了。
我站在一旁,佩服得不得了。他真是個行家,知道如何不動氣地解決問題。他既沒有被兒子的胡攪蠻纏給激怒,也沒有被兒子的哭聲給打敗,他不煩躁,也不焦慮,只是像對待大人一樣,就事論事地讓孩子明白:第一,還沒到買機器人的時候;第二,哭是沒有用的;第三,我當家。
很多時候,孩子最初的行為并沒有那么糟糕,卻因為我們在處理問題時加入了自己的情緒,才讓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最后弄得不可收拾。如果我們能學會只還 原事情的本質,只看見所發生的事情,例如沒寫作業、在學校打架、玩游戲機,而忽略并控制住因為它而衍生的情緒。如沒寫作業——考不上好初中,在學校打架 ——將來是個壞孩子,玩游戲機——日后沒出息。如果我們能把這些情緒切斷,不讓它影響當下的心情,就能夠比較客觀地去針對問題,并且明確地表達我們的意 思。
疲憊的媽媽從擁堵不堪的車陣中回到家里,放下手提包后,就立刻洗手準備做飯。她走進小明的房間,看見小明正對著電腦,不由得心生怒火:“作業寫完了沒有?怎么又在上網呢?你這樣怎么考學???要是考不上好學校,你就打工去,反正我也不管你!你到底寫作業了沒有!”
面對媽媽充滿了情緒的連珠炮式責難,小明氣得沒法答話,只能說:“不管就不管,打工又怎么樣,又不會死人!”
媽媽被小明的“不求上進”給氣壞了,繼續說:“我每天起早貪黑,這么辛苦工作是為了什么?如果你不喜歡學習,喜歡打工,那好,明天就別上學了,我也省得賺錢幫你交學費!”
小明氣得摔掉桌上的課本,一頭倒在床上,捂著棉被,也不想和媽媽說話了??蛷d里,媽媽也氣得給爸爸打手機,沒好氣地讓爸爸早點回來管管越來越不聽話的孩子。
其實,如果媽媽沒有在第一時間就動怒,當她看見小明對著電腦,她可以試著按捺住性子,拋掉想當然的成見,心平氣和地簡單問一句:“上網呢?”然后聽聽小明怎么回答,也許就能避免剛才那不愉快的一幕發生。
因此,管教不是單向的教導,要給孩子辯說和回嘴的機會
我知道中國父母最不能容忍孩子回嘴,認為這是頂撞,是蔑視和挑戰父母的權威。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讓我們先拋開情緒,客觀理性地去想想,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回嘴,我們怎么能了解事情的原貌,怎么能明白他心里的想法,又怎么能知道我們是不是以先入為主的想法誤解了他呢?
我們給予孩子申辯和回嘴的機會,不僅僅能幫助我們看見事情的全貌,也能讓孩子知道我們和他是平等的,他能得到我們的尊重,也能得到我們公正的對待。 請相信我,只要我們拋開對回嘴的成見,讓孩子有權利為自己的行為辯護,這樣反而能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冷靜、如何控制情緒地回應別人的質疑,這對他將來培養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是有很大助益的。
所以,當疲憊的媽媽看見小明在房里對著電腦時,只要走過去,溫柔地摸摸小明的頭,輕輕地問:“上網呢?”
小明有可能回答:“對,在寫作業呢。老師把今天的作業發到她的博客上了,我正在看。”
也有可能回答:“對,我剛寫完作業,想休息一會兒?!?/p>
還有可能回答:“嗯,今天在學校特別煩,不想寫作業,我想休息一會兒?!?/p>
不管小明的回答是哪一種,是不是都能讓媽媽順著他的回答繼續聊下去,避免剛才那一幕讓媽媽和孩子都很不開心的場景?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傾訴,其實是給我們自己機會去了解他,幫助他,安慰他。
所以今后請一定避免這一類的說話方式:
“閉嘴!大人管你,哪有你說話的份兒!”
“你現在會回嘴了啊,你有主意了,翅膀長硬了是不是?”
“你懂什么呀!我吃的咸鹽比你吃的飯都多!”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情商和智商不可代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養4歲孩子的五技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