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東子:科學的玩就是學,科學的學也是玩。
范姜國一:玩得開心,學得盡興,所以我學習好。
爸爸東子 ———
長久以來,我們抱著“玩會影響學習”的觀念來教育孩子,大多家長都這樣訓斥過孩子:“就知道玩!玩能考上大學嗎?玩能有出息嗎?”也有“開明”的家長不反對孩子玩,但依舊沒忘了囑咐:“玩一會就可以了,不要因為玩而影響了學習?!?/p>
家長有這樣的想法似乎也可以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歷來崇尚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方式,那些寒窗苦讀的楷模被我們頌揚和效仿。所以,玩在大家眼里是“不務正業”、學習態度不端正的表現。
其實,玩耍和學習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學習,而科學的學習就是玩;玩可以促進學習,而游戲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習變得格外輕松愉悅。
首先,它教會孩子認知。從誕生那一天起,孩子就開始在玩耍中認識和感知世界,并在玩耍中學會語言交流,懂得人際交往??梢哉f,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開始。
其次,它教會孩子做事。比如很多游戲需要和他人配合才能獲勝,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會懂得合作的重要性,會學會如何和別人合作;但凡游戲都有規則,不遵守規則游戲就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在游戲的過程中,孩子養成了遵守規則的習慣,日后生活中就有了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等等。
還有,游戲能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模仿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甚至還可以開發智力,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協調能力,等等。
所以,對于孩子來說,玩是最開心的事情;而對于父母來說,玩也是最佳的教子方式。孩子通過游戲可以學到多少知識,增長多少能力,這真的是難以估量的。
現實告訴我們,一個綜合能力強、心里充滿快樂、陽光的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不一定好,但走出學校后,無論他身在何處,都會因為適應環境的能力強,生存的能力強,而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身的價值。所以教育的最終目的不在于孩子學了多少文化知識,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玩耍就如一塊投入海洋中的海綿,有無盡的甘霖供孩子汲取。其實,很多教育就包含在簡單的游戲中,所以,就讓孩子去玩,而且教孩子更好地玩吧。父母要學會鼓勵孩子聰明、巧妙、愉快地玩,不僅重視孩子的智商、情商,也要發展孩子的“玩商”。因為會玩的孩子更優秀!
事實上,學習需要有快樂的感覺,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習像游戲一樣有趣。想一下,孩子為什么那么喜歡玩?因為玩可以讓他們快樂。如果學習也能讓他們快樂,孩子還會有厭學的情緒嗎?還會把學習當成苦差事嗎?當然不會,而且在快樂的心境下,孩子的學習效率會更高。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必讓孩子在重負下痛苦“爬行”,甚至終身痛恨學習呢?
女兒依依學習認字,就是從游戲開始的。當時女兒兩歲,喜歡用小木棍在地上畫各種奇怪的符號,我也手拿小木棍和她一起畫。她畫一橫,我就在上面加一豎,她則接著繼續往上加筆畫。每當所畫筆畫組成一個字時,我就告訴她這是個什么字,她會饒有興趣地打量這個字,并把它讀出來。再在地上畫的時候,她畫一筆我畫一筆,不自覺地她就把認識的字寫出來了,然后很得意地告訴我,這是個什么什么字。
前文我說過了,依依學習計算,就是從玩撲克牌開始的。
后來女兒上學了,我更注重培養女兒的學習興趣。孔子有句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以快樂的方法和手段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對學習自然充滿了熱情。
隨著女兒掌握的詞匯量的增加,再玩成語接龍游戲,我不允許她再翻辭典。而為了贏我們,女兒會在發起挑戰前,記下很多成語。如此有針對性地記憶,和死記硬背截然不同,因為在記憶的過程中女兒是快樂的,而且因為有目的性,所以記得很快也很扎實。一次比賽的時候,女兒脫口而出“魑魅魍魎”,竟難倒了教語文的媽媽,她吃驚地說:“連這你都知道?!什么意思啊?”女兒得意地解釋著,還連連刮著她媽媽的鼻子。
女兒學習地理,只是借助一個地球儀。開始的時候,我說,我隨便說一個地名,你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從地球儀上找到它,就算你獲勝。于是,游戲開始了。我每說一個地名,女兒就快速轉動著地球儀,專注地在密密麻麻的字里尋找著目標。每找到一個,女兒就開心地歡呼著,而這個地名也在女兒腦子里烙下了印記。
后來,我們變換花樣。我說,我們在地球儀上“旅游”吧,今天我們從北京出發,你第一站想去哪里?女兒轉動著地球儀,指著上海說,先到這里吧。上海有什么好玩的?我再問,女兒說咱們查查有關上海的資料吧。于是從書柜里搬來上海地圖冊,繼續研究。那下一站去哪里呢……
就這樣,女兒迷上了地球儀,迷上了地理……
女兒范姜國一 ———
關于玩耍與學習,我的感受真是太多了,就說說踢毽子的事吧。說起踢毽子,很多人都會認為那只是玩,其實那也是一種學習。
9歲時我家搬到煙臺后,我認識了一個姐姐,她口袋里天天裝著只毽子,只要有空就會掏出來踢幾下子。她可以一口氣踢30多個呢,而且會很多種花樣,單腳踢、雙腳踢、跳著踢、轉身踢……只見毽子在腳邊翻飛,踢得我眼睛都花了,那姿勢真酷!那水平比起當年我用繩子拽著踢可高多了!
她勾起了我“征服”毽子的雄心。于是,我一口氣買了3只毽子,開始了我的踢毽子訓練。按照姐姐的動作解說,我把毽子高高地拋到空中,當毽子下降到適當的高度,抬腳,踢!呀,還真踢著了,只是毽子被踢出了很遠,無論跑得怎樣快,都來不及在它落地前接住它了。還好,第一次就打破了零的記錄,不錯!我興致勃勃地開始新的嘗試,結果腳還是只和毽子親近了一次。
一連3天,我也學著姐姐,口袋里總是裝著只毽子,只要有時間就踢,結果踢得腿酸痛不已,不敢打彎,還是只能踢一個。我終于不耐煩了,狠狠把毽子扔到一邊不想再撿它了。那個氣呀!
這時候爸爸說了一句話: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話我知道,意思就是說做什么事情要有恒心,如果沒有恒心,腐朽的樹木都不會被折斷;而只要堅持不懈,就是金石都能被鏤空。我明白了爸爸說這話的用意,臉有些發燒,于是繼續練習。
終于,毽子被踢起來后,匆忙中抬腳,又第二次踢到了!我興高采烈地向爸爸媽媽展示,他們齊聲夸我有進步。可是想到姐姐一口氣能踢30多個,我就有些氣餒:練了這么多天才能踢上兩個,我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達到三十幾個的水平呢?
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他送我一句話: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多遠的路都不會覺得遠了。我也明白了爸爸所說的話的含義,不就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嗎?踢毽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呀,一下一下地踢,一個一個地增加,總有一天會積累到一個驚人的數字的!我雖然現在不怎么踢毽子了,但是水平依舊不遜當年!嘿嘿,不謙虛地說,應該是小有水平!
快搜